联发集团是国企吗,联发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年产1亿多米面料!"色织航母"--联发纺织,做对了什么?
2021-12-21 21:26·
近日,走进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中。联发纺织的前身是“海安染织厂”,历经66年发展,建成了从棉花种植到成衣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产能位居世界第二,年产1亿多米面料。
一路走来,“管理与创新”成为企业质量提升、发展壮大的关键词。公司严格按照卓越绩效推进标准步骤,实施三级创新体系持续推动质量改进。质量,正为企业做大做强持续赋能。
有质量才有市场
“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走在联发纺织的生产车间里,这样的质量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对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企业来说,追求质量是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产量是钱,质量是命。”这在联发纺织里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曾经,公司就因为产品质量差点儿流失一家大客户。通过对标客户要求,找到差距,把产品质量提上去,联发纺织才重新赢得客户的信赖。这次教训,也更坚定了联发纺织要做强质量的决心:“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去提高质量,企业生存都是问题。”
“市场可以没有联发,但联发不能没有市场,只有重视质量工作,企业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带着这样的紧迫感,联发纺织将质量作为立身之本,从1998年就开始导入“A管理模式”学习,此后又陆续导入9000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和精益生产、5S等管理模式和方法,2008年开始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组织全员培训,全面对标、全面贯标。
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实施,使得联发纺织的管理规范、标准得到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公司在2007年荣获“出口免验企业”,2010年获南通市市长质量奖,2014年获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过硬的质量,也为联发在市场上赢得更多先机。公司综合实力连续20年保持全国色织行业前三位,连续20年蝉联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百强,江苏色织行业第一位。
项目化攻克质量难题
纺织是传统产业,但同样离不开创新,需要不断研发新工艺、新原料、新助剂、新产品。近年来,联发纺织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创新研发,建立了研究院、QC小组到全员的三级创新体系,以创新为动力促进质量提升。
全棉面料的平整度一直是行业的“卡脖子”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联发纺织联合江南大学对全棉面料的高保形展开系统研究, 将折皱回复角从220-240度提升到320度左右。该项目也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研发计划,今年上半年,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处处长向中林介绍,以省属高端研究院为龙头,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公司将染整、先进纺织纤维、生产技术研发作为三个主攻方向,对技术难题实施立项攻关。2020年共组织了393个项目的攻关,有效带动了产品质量提升。
近年来,联发纺织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3%以上,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公司以省属高端研究院为龙头,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了一批科研平台,推动公司及行业共同发展;开展产研合作,提高研发能力,联发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与国际知名供应商共同合作研发、开拓市场。先后研究应用了低恒浴比经轴染色技术、成衣免烫整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全员参与质量提升
“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另一样东西吗?”“如果用别的材料、零件、方法等,代替另一件,行不行?”……在联发纺织车间内,记者看到了一块写有“改善小工具”的提示板。公司希望全体员工都具备问题意识,主动参与,立足岗位提出并实施各种改善和提高方案。
“员工的一个小灵感,很可能是企业实现质量跨越的一大步。”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森介绍,公司染纱厂开办之初就投用的一台设备,使用多年后控制灵敏度问题,导致生产质量不稳定。一名工人提出设备技改方案,更换了新的控制系统,让设备有了全新的“大脑”,从而让产品的产量、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这样的员工提案,在联发纺织业不是个例,仅2020年公司就评出优秀提案725个。
在联发纺织,质量提升不仅是高层领导和首席质量官的事,同时也是全体员工的事。公司首席质量官、生产运营办副主任蔡红梅介绍,企业高度重视质量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设有学历晋升奖、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读书活动奖,建立了内部职称聘任制度,激励员工在学习中工作,从工作中学习。每年对质量相关人员组织个性化、差异化培训,内部与外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管理水平和技巧。
“以获得省长质量奖为新的起点,我们将围绕质量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将企业做精做强。”联发纺织总经理于拥军先生表示,公司将持续以质量赋能,向着打造“色织航母”的目标铿锵迈进。
标签: 联发集团是国企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