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股新浪博客,养股收息新浪博客
中医理论,是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为基础,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将中医药理论与森林康养有机融合,是推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本文拟就中医理论与森林康养的关系及运用做一些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一、中医“调和阴阳”理论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中医有“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月之和”(孙思邈,《急备千金要方·养性篇》)的说法,意思是说“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阴阳理论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本意是指日光的向背,向光为阳,背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中医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因此,中医治疗疾病的所有方法都必须遵循“调和阴阳”的原则,使失调的阴阳关系重归于平衡。
在城市中,人口密集、温度偏高、空气污浊,属“阳”地;而在森林中,人口稀少、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属“阴”地。以头痛、焦虑、抑郁、肥胖、神经衰弱、失眠和“三高”为显著特征的“都市病”,都是因阳气过盛所致。当人体置身于森林之中,由阳地进入阴地,失衡的阴阳关系便能渐趋平衡。
中医认为:“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西汉,《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因此,治疗现代人常见的“都市病”,最佳的办法是进入大自然,体验森林康养,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二、中医“治未病”理论
早在西汉时期,中医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古人认识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西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治,为治疗的意思。“治未病”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非治疗疾病。
森林康养,既包括康,也包括养。“康”主要是指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养”则主要是指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颐养。
“治未病”这一宝贵思想在中医具体运用过程中又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重在养生。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法于自然之道”。法于自然之道,是指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自从空调发明以来,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酸痛、皮肤过敏等症状,俗称“空调病”。而当人们处于森林之中时,机体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生,“空调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同时,森林中各类植物所分泌出的芬多精,能有助于人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心志闲舒,减轻思想负担,缓解精神压力,保证精力充沛。这样一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既病防变”,是指人体生病后要及时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途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及感应传导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西汉,《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明了疾病是通过经络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
据科学研究表明,植物萜类成分透过皮肤的速率是水的100倍,是盐分的1000倍(陶智全著,《森林康养》,第46页)。森林中富含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植物分泌的有益成分能迅速透过皮毛腠理内传于五脏六腑,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历史上,华佗曾用丁香加麝香治疗肺部感染,中医还常常运用松香来处理风湿及各种创伤肿痛。这些方法都属于“既病防变”理论在森林康养领域的实践。
三、中医“情志调摄”理论
森林康养不仅仅是指对身体的调养,也包含对精神领域的调养。
中医认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西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正确的精神调摄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保持心理宁静,情感平和,则人体正气充盈,肌腠固密,即使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也不会侵害人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反之,心燥动而不静,则可能危及健康。事实上,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许多疾病的发展和预后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疾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中,精神调摄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各大森林康养基地所开发出的许多康养项目和设施(如森林音乐、森林书法、森林漫步、森林瑜伽、森林冥想、森林太极等)都能够舒缓人的心理和情绪,使人有精神寄托,起到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调神健身等作用。
在森林中,青山绿水使人心旷神怡,荡涤胸中的烦恼、急躁、忧郁、焦虑等情绪。当人置身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环境优雅的森林中,耳目为之清静,心胸顿时开阔、神情格外舒畅,从而达到摄生益寿的目的。
标签: 养股新浪博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