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文章正文

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洛阳兴隆寨安置房c区多少层)

行业资讯 2024年01月21日 06:14 272 admin
理财顾问联系方式

(来源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济南历下妇联)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6日在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济南市市长 于海田

各位代表:

现在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也是济南发展进程中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刻阐释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极大激发了泉城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目标不动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较好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崭新篇章。

(一)坚持人民至上、知重负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效统筹。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全面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等能力水平,成功打赢“3·29”疫情阻击战,有效应对秋冬季疫情冲击,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确保“三不停”“三不断”,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坚定扛起稳定经济重大政治责任,高效落实四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出台助企纾困25条政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68亿元,减税退税降费超过1000亿元,帮助3.8万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527.9亿元,市场主体增至149.7万户。制定促进消费24条措施,开展“泉城购”2022济南消费季活动,发放消费券2.17亿元,新引进商业品牌首店55家。精心包装策划储备优质项目,“七网”建设加快推进,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0.8亿元。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656家,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219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50%以上。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20亿元。

(二)坚持抢抓机遇、放大优势,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落地见效。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入黄支流综合整治,实施济西、白云湖等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完成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形成景观效果。奋力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引领作示范,谋划推动41项重大政策和258个重大项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起势,发展规划获批实施,“1+4+16+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推出产业正面清单、产业机会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准入机制等“四张清单”,黄河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山大二院北院区、黄河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高端平台加快布局,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项目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累计签约141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设立科技支行等特色银行机构20家、科技特色保险机构7家,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2.5万亿元。数字济南建设全面铺开,构建起“1+4+N”总体框架体系,统筹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行第6位,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新增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1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6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建5G基站1.3万个,宽带下载速率跃居全国第4位。

(三)坚持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升级。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强化,齐鲁科学城加快规划建设,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成功运行,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新获批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各5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空天信息大学校区改造加快推进,济南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创新创造活力加速迸发,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社会研发综合投入占比达到2.68%,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8%。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人才政策双“30条”有效落实,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获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领军企业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新认定总部企业12家,获批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8个,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2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19家。

(四)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省会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任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27项市级空间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中央商务区加速崛起,累计签约入驻各类优质企业6500余家,入选“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校区正式启用。泉城路商圈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明水古城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改造稳步推进,中央活力区、长清大学城、东部枢纽产业城等载体功能持续增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明显,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济莱高铁即将通车,小清河济南段航道和济南港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至济阳有轨电车全面开工,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济滨高铁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城市供水、供热、燃气“一张网”加快形成,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00公里、燃气管网598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系统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180公里。工商河开埠文化风貌带全线贯通,卧虎山—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基本完成。新建公园55处、绿道130公里。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植物基因编辑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工建设,莱芜区获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试点区,新建成市级田园综合体6个,平阴玫瑰镇、长清五峰山街道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涧溪等3个片区入选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圆满完成,31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全部竣工交付并分房到户。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完成1000个清洁村庄创建,商河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市软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全省首个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创新打造“泉城发布厅”“理响泉城”等宣传品牌,精心策划开展“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百场活动,推出《三泉溪暖》等一批文艺精品,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开工建设,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四连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天下泉城”更有底气、更具韵味、更富魅力。

(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大力实施“十大改革创新行动”,改革热度指数保持全国前列。高标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属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资产总额达到1.7万亿元。扎实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成“泉惠企”服务企业综合平台,紧盯“五不”问题,全力推进“六办”,“在泉城·全办成”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提质、“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农村“三变”改革,土地流转率提高到43.3%,农民合作社达到1.1万余家。对外开放能级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19项首创性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综合保税区实现争先进位,进出口额达到460亿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2200列,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第五届进博会济南团交易金额全省第一。高水平举办承办中国企业论坛、中国算力大会、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落户济南。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九大行动”,创新实施投行化招商模式,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海)推介会等重大专题招商活动,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见效。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0亿美元左右、增长10%以上。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PM2.5浓度改善10.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6.5%。国控河流断面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小清河出境断面年均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7.35%。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受污染耕地均实现安全利用,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新增11个绿色发展工业园区、78家绿色工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4.8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至19.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万辆,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超过350万亩。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完成造林1.16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重点泉群保持19年持续喷涌。省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实。

(七)坚持用情用力、兜牢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3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计划,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0条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9%,完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5万个,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达47个。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学(疗)中心建设项目,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新建社区医院6家,智慧中药房达到7家。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四级医保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95元、770元。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4处,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93处,0-3岁婴幼儿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5个、居全省首位,槐荫区获评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区。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129套(间),改造老旧片区46个、惠及居民5.7万户,棚改安置房新开工7864套、基本建成31335套。建成18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2.78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新增公共图书馆面积4.9万平方米,打造泉城文化驿站28家,累计建成泉城书房44个。平安济南建设成效显著,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新战果,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2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全国毒情最轻重点城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7.3%和32.2%。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档案史志、地震气象、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残疾人、仲裁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八)坚持扛牢责任、提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99%以上。12345市民热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为民服务1200万件次。建立与市人大、市政协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43件、政协提案568件。扎实推进巡视巡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审计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发展作用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快构建。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市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和一般性支出压减20%。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工作闭环管理,建立完善全链条工作推进体系,政府系统狠抓落实的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省在济单位和各类驻济机构,向驻济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济南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问题。主要有: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亟需提档升级,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不够强,老百姓还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韧性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仍需持续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当前,我市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风险挑战,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疫情影响不可忽视,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三大任务艰巨繁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还存在许多两难多难问题。但更要看到,经过多年接续奋斗,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形成了十大发展优势: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品质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厚重淳朴。省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领先发展的势能更加集聚,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地位更加凸显。明年我市重大基础设施迎来投资高峰期,重点工业项目进入达产期,经济运行处于周期性上升期。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底气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更具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争一流,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左右和5.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决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作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狠抓落实、埋头苦干,努力在百舸争流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

我们必须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要自觉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第一立场、第一原则和第一要求,坚定不移做到一切发展思路依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依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依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依此来衡量,坚定不移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我们必须在“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中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山东走在前,省会理应勇当排头兵;山东建设强省,省会必须先强起来。我们要树立“排头兵”的境界格局、思路理念、标准追求,在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紧紧抓住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战略机遇,用活用足“强省会”这一战略优势,聚焦聚力工业强市这一战略举措,建好建优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一战略重点,奋力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当标兵作示范,谱写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新篇章。

我们必须在锐意改革创新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济南要实现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就必须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用活创新这“第一动力”。我们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聚焦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坚持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让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企业创新之手、群众勤劳之手高效协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我们必须在坚持人民至上中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全体人民和各类市场主体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挑大梁、当主角,更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人民力量。

我们必须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谋发展、保安全,始终是人心所向、人民福祉所在。我们要清醒认识、科学应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深入总结运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耽误不得”的紧迫感、“处处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坚决守住守好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公共卫生、意识形态、社会稳定安全等“一排底线”,做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加快增强省会引领带动力

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严格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生态轴,加快黄河生态风貌带鹊华公园、中央公园建设,统筹做好徒骇河、大寺河等河道生态景观打造,保护提升济西、白云湖、玫瑰湖等湿地公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打造黄河安全轴,加强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提升主槽行洪输沙能力,实施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北大沙河、大寺河等12条河道综合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保障母亲河长久安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快打造节水典范城市。打造黄河发展轴,加快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推进黄岗路隧道、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等6条跨河通道建设。建成济郑高铁,加快构建“一字型”沿黄大通道,积极培育沿黄九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市场,推动建设沿黄中心城市绿色智慧物流协同创新中心。打造黄河文化轴,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市博物馆(新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四季泉城·大美黄河”活动品牌影响力,创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

加快起步区聚势突破。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定位,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启动区3个综合性规划和16个专项规划审批实施。加速大桥组团建设,精心打造示范区,高标准推进中交一公局总部、中电建市政集团山东区域总部、黄河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大疏大密、错落有致的城市形象。加速培育“6+4+2”重点产业,建设省属企业新动能项目总部集群,提升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平台载体功能,加快比亚迪产业园二期、国电投氢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高品质运营。加速完善新城区功能,全面加快太平水库、大桥水厂、崔寨再生水厂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动黄河体育中心、电视塔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山大二院北院区,启用城市运营中心智能运行中枢,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孪生城市”。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坚持把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总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深入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力践行全面节约战略,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推动部分区县、园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为全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济南贡献。

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全面增强省会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核心圈层同城化发展,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研究实施“莱热入泰”“外热入济”等供热管网项目,统筹大泰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济泰、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加强紧密圈层协作发展,积极推进济滨高铁建设、德商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大西环、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开工济南至宁津、章丘至庆云、商河至武城等高速公路,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融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强辐射圈层联动发展,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做大做强。

(二)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持续扩大项目投资。健全项目滚动策划储备建设机制,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畅通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绿色通道,全力抓好500个市重点项目。聚焦强链条塑优势,大力推进山钢新旧动能转换、重工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城、正泰智能电气装备区域总部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聚焦增活力提品质,推进宋刘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国际贸易中心等城市新片区加快成形起势。聚焦补短板强功能,加快实施全域交通一张网、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大明湖排水分区等3个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项目,提速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策划实施一批PPP项目,稳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支持范围,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九大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投行化招商,推进招商智库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助力产业和园区发展的力度,加强专业评估和资本赋能,投资引进一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发挥龙头企业、园区平台作用,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加快建设国际招商产业园,大力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积极引进一批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和10亿元以上关键配套项目。加强央企、省企招商,争取新增10家央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落户,吸引省属企业新设公司总部和实体性项目落地。加强展会招商,用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高端平台,新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境外招商,在欧洲、日本、香港等地设立国际投资促进联络站,加快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引进落地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15%以上。

促进消费恢复扩大。积极对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高省会消费能级和吸引力。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优化提升“泉城购”济南消费季活动,保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稳定增长。打造高品质消费地标。推动泉城路国家级智慧商圈持续提升,促进老商埠、印象济南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快泺口服装城等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推动百花洲、曲水亭街等建设商旅文体融合特色街区。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50家以上,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培育高品质消费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时尚消费,壮大化妆品、家电数码、纺织服装、农特产品等特色电商产业链。营造高品质消费环境。推进消费基础设施改造,新打造2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活动,改造提升一批基层供销社,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高质量办好日本(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北方消费品博览会等展会活动。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深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150家外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500家以上,全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出口信贷支持,组织开展组团“出海”,帮助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品更快“走出去”。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速山东丝路跨境电商项目,新建海外仓4个,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稳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功能区在境外设立产业园区,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推动外经外贸协同发展。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优质消费品等进口,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骨干民营企业攀登行动,新培育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创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优化实施纾困贷等政策,更大力度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建设全市统一的融资服务平台,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优化普惠性融资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

当前,各类市场主体面临较大经营困难和生存压力,从业者的难处和艰辛我们感同身受。但我们更坚信,只要我们提振信心、政企同心,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渡过难关,留住青山常在,赢得美好未来!

(三)着力推进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加快构筑强省会建设战略性支撑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5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0所,巩固拓展“双减”成效。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盛福高中建设。健全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全面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稳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治理。持续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山东大学龙山校区、空天信息大学建设,高水平打造长清大学城、章丘大学园区,推动校地共建创新共同体、产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发展教育新基建,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3家省实验室建设,推进泉城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齐鲁科学城建设步伐,全力推进中科院理化所二期、空间应用中心等工程建设,打造北方先进激光研究与高端制造基地,提升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引领带动能力。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济南通用超算平台等平台载体做大做强,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抓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建强用好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办好2023中国(济南)科创金融论坛,加快建设提升中央科创区,设立和引进一批特色化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交易,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总师负责制”等机制,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75%。塑强“创在济南”品牌,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着力打造“双创”高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进黄河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突破700亿元。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积极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共建济青人才集聚平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优化提升海右系列重点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引进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齐鲁大工匠、高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推进院士之家建设,新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计划、百万大学生留济计划,接续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巡讲活动。发挥好侨梦苑·国际人才港等平台作用,加快引进落地一批高科技人才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健全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等项目建设,拓展“泉城人才金卡”服务领域,让各类人才在济南工作生活更加安心舒心顺心。

(四)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群,“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托头部企业,集聚政策、资源,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紧密衔接、更具韧性的产业组织形式,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空天信息、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等产业共同体。突破集成电路产业,以汽车半导体芯片和能源电子为主攻方向,发挥比亚迪半导体引领作用,大力引进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发挥山大晶体所和天岳、晶正等骨干企业作用,加快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加强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精准招商,完善整车配套体系;加快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和集中式充换电站建设,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培育新能源工程机械“新势力”,加快临工重机电动化整机提质扩能,带动电控系统、高端液压系统等配套项目本土建设,搭建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工程机械产业基地。高点推进空天信息产业,以未来导航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为带动,以筹建空天信息大学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济钢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建设行波管、卫星总装、火箭发动机等产业项目。加快世界透明质酸谷建设,发挥华熙、山东福瑞达集聚作用,塑强塑优医美产业品牌。扩大生物质材料产能,依托圣泉集团建设10万吨生物基碳材料产业园,集聚一批电池、电子化学品、纺织品创新应用企业。提质装备制造业,支持重汽、电工电气、二机床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重卡、电力设备、数控机床等优势产品竞争力,提升激光装备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壮大信创产业,推进与中国电子集团合作,支持浪潮集团、中孚信息等骨干企业融合发展,塑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齐鲁制药生物药超大规模制备等项目,提高原研药、首仿药、中药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优精品钢产业,加快推进泰钢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先进高分子、粉末冶金等产业。实施产业链“双链长制”,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300家以上,新增过百亿制造业企业2家。深入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工程,加快实现“老树发新枝”。

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楼宇经济,引进培育总部企业10家,打造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加快塑造“济南设计”品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20亿元。开展上市后备资源培育“荷尖行动”,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左右。提速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济南)分拨中心、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电商、冷链、汽车等物流服务业态,打造区域性航空货运中心。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宋风古城、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影视动漫、电子竞技、沉浸式演艺等新兴业态,创建一批主题旅游示范基地。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家政、护理、养老、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

发力突破未来产业。抢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先机。发挥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重要节点城市优势,支持山东量子、国迅量子芯发展壮大,拓展“量子+”应用示范,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能级。深化“双区同建”,加快人工智能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岛、人工智能谷等平台建设,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加强前沿产业跟踪突破。聚焦元宇宙、未来通讯、智能仿生、扩展现实、基因编辑、类脑智能等领域,积极引进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建立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强专利布局、人才储备、平台建设、场景开发,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厚植产业发展沃土。积极推进闲置用地盘活、低效用地再开发、存量用地改造升级,加强标准地和新型产业用地供给,做好精准供地联合审查。优化开发区功能布局,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园建设,调优调增产业发展空间。健全政府性引导基金体系,积极引进全国知名创投机构,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社会资本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加快建设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应用场景培育,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完善用地、用能等差别化政策,全力保障重点产业要素供给。开展市场化供需对接,积极推广本地优势产品。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坚持工业强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就是积蓄强省会腾飞之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懈奋斗、久久为功,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再创济南工业新辉煌!

(五)着力建设数字济南,加快塑造省会发展数字优势

加强数字机关建设。全方位、深层次推动机关数字化改革,健全完善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实现机关核心业务数字化运行。加快推进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督办等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公务员、事业人员全周期管理一件事等机关多跨协同应用,提高机关内部办事效能。持续推广“山东通”应用,全市上线应用系统数量达到60个以上。推进机关内部事项上网运行,有系统支撑的市级机关业务事项数量达到1000项以上。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构建高效协同指挥体系,提升城市大脑功能,强化系统整合、数据融合、机制聚合,实现海量数据资源“一脑统管”。构建智能便捷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一网通办”,大力推进“居民码”应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应上尽上。构建泛在智慧惠民体系,社保公共服务综合网办率达到98%以上,拓展医保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实现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审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网上办。构建数据赋能创新体系,完善泉城链、政保通等应用建设,高标准建设数据创新中心,加快电子政务量子应用研究实验室建设,为公共数据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数字经济建设。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立法,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大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力度,培育一批名园名企名品,探索开放开源科创平台建设,完善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产业链,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工赋泉城”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农业数字化升级,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20个、数字化建造试点项目200个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2%以上。加快算网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超算云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行业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中国算谷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开放。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创建数字社会治理示范城市。迭代升级“济南交通大脑”,打通人、车、路、网数字闭环,主城区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达到90%。完善社会治理核心要素数据库,优化提升“雪亮工程”。打造城市安全运行综合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开展重点区域风险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加快打造数字社区,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智慧安防小区,打造“平安细胞”。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发展乡村数字化教育,打造一批农村电商品牌,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广泛深入应用。

优化数字发展环境。持续提升泛在智能感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深度覆盖,推动建设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统筹数据资源一体化支撑体系,健全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促进数据融合、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筑牢数字支撑底座。加速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数字文旅、数字贸易,构筑多元化数字产业生态。

各位代表,数字化浪潮生机勃发、方兴未艾,我们要乘势而上、纵深推进数字济南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先锋城市,广大泉城市民一定能够体会到更多可见可触可感的“数字”实惠!

(六)着力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加快激发动力活力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立法,研究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升级版。纵深推进“在泉城·全办成”改革,深化“极简审批”,优化“智惠导服”体系。完善提升“泉惠企”综合智慧平台,推动更多惠企政策无感智享、应享尽享。推广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自助办、一次办。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推出更多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新经济、新业态特点的监管模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一流企业培育计划,加快企业市场化转型。持续优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开发区争先进位、提档升级。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共卫生改革攻坚,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快盘活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提升资产资源统筹能力和资产运营收益。

持续完善提升大开放体系。增强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推进“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800列,实现小清河正式通航。加快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年内客货吞吐量达到1300万人次、14.4万吨。健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政策共享、协同开放机制,加强综保区与起步区联动创新。提升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中德企业合作区、中欧装备制造特色小镇、侨梦苑等载体功能,增强国际合作项目承接能力。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山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创建。完善城市国际化服务设施,新增涉外服务港8个、国际化社区(街区)3个、国际化学校5家。

(七)着力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彰显省会城市魅力

高标准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区县、街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强化各类规划刚性约束。加快济南至微山、商河至高青、大北环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经十路、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开工建设首条云巴线路,加快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和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做好城市TOD综合开发,推进济南站南广场、市立五院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供水、供热等建设更新,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0公里、供热管网60公里。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明府城、上新街、老商埠、洪家楼等历史街区保护提升和活化利用,年内改造老旧小区9.9万户,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012套、基本建成11427套,加快黄河南岸零散工业区转型升级,推进城中村、近郊村拆迁改造。加强重点泉群保护,推进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新建各类公园100处、绿道100公里,加快千佛山广场改造、佛慧山周边景观提升,持续推进城区河道有水工程,真正让泉城市民仰观山色、俯听泉韵。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攻坚行动,重点突破县域工业,大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建立市域产业协作联动机制,引导主城区外迁产业向县域有序转移,加快各类要素向县域集聚,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可及化,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实施更加开放的人口政策,畅通产业就业聚人、优质服务引人、优美环境留人途径,让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优化城镇化布局,支持长清、章丘、济阳等加快融入主城区,提升莱芜—钢城省会城市副中心建设水平,支持商河、平阴争创省级县城城镇化建设试点。稳妥推动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提升泉城文化软实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建设“十大之城”为总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城子崖、大辛庄等考古遗址公园和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非遗活态传承工程,建设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诗城词都、曲山艺海、书香济南、海右文艺等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泉水博物馆规划建设,新建8个泉城书房,壮大泉城图书馆联盟,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办好济南国际泉水节、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一批文化活动。建强“新黄河”等新媒体宣传集群矩阵,做强济南国际传播中心,持续提升“天下泉城”美誉度和影响力。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好城市家具保洁、绿化亮化美化、广告牌匾整治、建筑外立面提升等工作,深入实施“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推进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推广共建共治共享停车管理模式。规范城市物业管理,积极营造和谐社区。全力建设韧性城市,抓好城市体检。积极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实现历下区、长清区等7个区县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全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济南,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抓好“食安济南”建设,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大力解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八)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强耕地“非粮化”管控,建成高标准农田23.4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5万吨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粮油食品、高效畜牧、精致果蔬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0个。推进济南农高区、莱芜农高区联动发展。支持商河建设国家粮食储备物流产业园。实施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建设五年行动,做大做强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等优势板块。健全完善“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推进机制,扶持1000个村实施产业项目,打造一批乡土产业名品村。提升泉水人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山东预制菜产业园,改造提升4个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优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进6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农村改厕成果,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92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70公里、养护道路1100公里。扎实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创建4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8个泉韵乡居美丽乡村样板区。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强化试点村指导服务,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农业融资担保、产权信息管理“三台共建”模式,推动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加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建设,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化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济南临沂协作帮扶。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水平,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建立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综合平台,持续深化“数字防疫”质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各类补贴政策,持续开展“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等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快推进零工市场、零工公寓规范化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从业劳动者权益保护。推动职业培训质效双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计划,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进养老保险精准扩面,加快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建成长者食堂200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家庭托育点规范化建设,打造“泉心托”品牌,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措施,发放二孩三孩生育补贴。实现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全覆盖。拓展多渠道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支持国有企业团购商品房调节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新筹集房源3.5万套(间)。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快建设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各类社会救助标准提高5%以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培育社区基金100个。

扎实推进健康济南建设。加快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步伐,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推进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建设,打造医疗康养产业聚集区。建成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等项目,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抓好县域医共体和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规模。扎实推进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盟采购工作,打造提升“智慧中医药服务”品牌,加快鲁澳大健康科技园、扁鹊康养生态谷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探索推出泉城特色“四季系列”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前期,我们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征求意见,遴选确定了18件民生实事,提交本次会议审议。我们将坚决兑现承诺,加力加速落实,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泉城市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十)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PM2.5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2.5%,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加强河流断面水质预警,强化入河湖排污(水)口监督管理,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深化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严格用途变更“一住两公”地块土壤调查评审,加强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全过程监管。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加快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抚育8.8万亩。加强南部山区自然生态景观保护,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严格“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建别墅问题整治。加快925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高标准推进大汶河、巨野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动钢铁、采矿、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工厂30家以上、无废工业园区1个。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0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成装修垃圾分拣中心。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快莱芜、章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开展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污染物削减量预支,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加快发展储能设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谋在长远、干在当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泉城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始终生机盎然!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使命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效能。

坚决做到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忠诚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体现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到一言一行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自觉对标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谋深谋实谋细贯彻落实的方法路径和工作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济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市政协建好用好商量平台,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决做到勤政为民、实干担当。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健全“督考合一”工作机制,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持续提升12345热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泉城“总客服”。发扬唯实求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充分调动企业家、各类人才、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决做到作风过硬、廉洁从政。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明纪律要求、弘扬新风正气。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督促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时代。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承载光荣与梦想,呼唤奋斗与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三个务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不停”“三不断”:即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不停产、不停工、不停运“三不停”原则,保障城市整体运行不断、市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断、重点项目生产建设不断“三不断”。

2.“七网”:即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和农村基础设施网。

3.“1+4+16+N”规划体系:“1”即国务院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4”即起步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及启动区控制性规划;“16”即节水型城市、蓝绿空间、产业发展等16个专项规划;“N”即根据发展时序和形势需要,适时启动编制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未来社区等相关专业规划。

4.“1+4+N”总体框架体系:“1”即围绕推进数字济南建设,制定了加快数字济南建设的意见,目标是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4”即推进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四大核心领域建设;“N”即由数字纪检、数字组工、数字法治、数字统战、数字防疫等相关重大专项体系建设构成的开放式应用场景体系。

5.人才政策双“30条”:即2022年6月27日印发实施的《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和《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

6.“三区三线”:“三区”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7.“五不”问题:即数据不共享、系统不衔接、部门不协同、制度不完善、交互不畅通等问题。

8.“六办”:即标准办、网上办、掌上办、集成办、自助办、一口办。

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洛阳兴隆寨安置房c区多少层)

9.“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即实施千村梯次提升、集约服务推广、村级产业强基、集体经济跃升、乡村创业创富、乡村特产畅通、镇村同创共兴、产业链化升级等8项重点任务行动,通过制定落实一对一、点对点扶持政策,培植形成可持续、能富民的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10.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11.招商引资“九大行动”:即“顶格”招商引领、园区招商突破、产业招商聚焦、全球招商推广、投行化招商攻坚、数字化招商创新、要素统筹保障、营商环境提升、招商人才培育等九大行动。

12.河湖“清四乱”:即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13.“6+4+2”重点产业:“6”即二产的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4”即三产的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2”即一产的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

14.“十大创新”行动:即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民生改善创新、推进落实创新。

15.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即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

16.基础设施REITs:即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指依法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金财产,通过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等特殊目的载体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由基金管理人等主动管理运营上述基础设施项目,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

17.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其特点在于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交通等混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区。

18.“十大之城”:即信仰坚定的红色之城、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美美与共的温暖之城、品牌荟萃的魅力之城、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融通内外的开放之城、高效和谐的善治之城、生活美好的幸福之城。

19.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即空间规划引领行动、路网建设提升行动、交通堵点治理行动、出行需求调控行动、公交分担提升行动、停车管理优化行动、交通管理执法行动、绿色低碳倡导行动、智慧交通建设行动、社会共治共享行动。

20.“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即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提升。

21.社区基金:即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与社区基金发起人签订协议设立并进行管理的,用于特定村(社区)内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该基金接受慈善组织统一管理,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得以独立名义开展募捐。

22.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市应急医疗储备保障中心、市急救创伤中心、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3.县域医共体:即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24.“一住两公”地块:即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来源:济南日报

标签: 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之润西区兴隆寨安置房项目

发表评论

鑫投网 如有事宜请发送到:1004834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