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的简单介绍
一业繁荣,万业凋敝。
这两年来,大家都有感受,当前的中国经济,除了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即将迈入珠穆朗玛峰的世界之巅,其余尽是一片萧瑟景象。
从统计数据看,是不理想。看毕竟偏于宏观,微观的实体经济到底怎么样了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我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方调查了解发现,有的实体产业抵挡不住挣快钱的诱惑,也在务虚,能够洁身自好,坚持做实业的企业,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尤其是企业裁员降薪现象很普遍,不仅是去产能的国企如此,大量民营企业员工,也都处于收入下滑的境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收入的增长,连工作都朝不保夕时,虚高的房价还能支撑多久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
国企,关停并转,减薪裁员
李建2012年硕士毕业后进了天津某中字头石油研究院,在他印象中,2014年是光景最好的一年,工资每月到手6000多,公积金每月一共3000,年终奖还拿了6万,而到2015年,过节费购物卡这些小福利全没了不说,年终奖也只有一万多,2016年全年收入仅6万元,还经常加班没有加班费,年终奖一分钱没有,现在工资每月到手5000多,公积金减到2500。
李建告诉我,员工薪酬缩减,主要源于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受原油、天然气、成品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石油营业额为1.62万亿元,同比下降6.3%,净利润为78.5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9%。
现在让李建非常难以决断的是,何去何从。
在国企毕竟算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全国经济形势都不好,如果离职能去哪呢,同行业的待遇都在下滑,但继续留下来,这点收入,养家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攒钱买房,家里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李建所在的滨海新区,这两年房价从八千涨到了两万多,有了孩子没有房子,让他们天天处于焦虑中。
但环顾身边的亲朋好友,还能让李建聊以自慰。
他的一位亲戚2011年开始经营药材生意,连续做了3年仍然亏损,2014年转做餐饮也一直亏,贷了款还不上,最后只能转借高利贷,在走投无路之后,今年开始出来打工,进了一家汽车轮胎厂,但也没什么业务,厂里接不到活,现在连工也打不下去了。
而他的同学夫妻俩都在湖南一个市里医保局,去年一分钱年终奖都没有拿到。
朋友在外企上班,由于业务有限,最近总是一周上两天班,休息五天。
“班不好上,工不好打,生意不好做,房价还死贵,能不能给我们条活路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夏天已经来临,而李建不断感受到的却是经济低迷的阵阵寒风。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中央就下发了文件,要求整治央企亏损,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50%。
拍脑袋也能想的到,怎么减少亏损?关停并转,企业整合,比如宝钢武钢合并,裁员减薪,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组合拳之一,比如中石油就要求老员工提前退休。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6年建材、交通和施工房地产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石油、纺织、烟草和石化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钢铁、化工、有色等行业亏损。
从这个统计也能看出来,依靠政策支持的行业,比如基建、房地产行业利润增幅是最大的。
央企半数资产集中在能源、基础原材料领域,国企的问题,向来是资源占尽,冗员严重,效率低下,养了一堆闲人,吃铁饭碗习惯了,拿着高福利不干活。
刘玲在中冶集团天津分公司,从事建筑安装,她告诉我,公司效益不好,也在裁员,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现在都在关停并转,很多分公司在转型合并,欠薪严重,有个分公司被解散,欠薪2000多万,员工都不知道找谁要钱去。去年底开始,公司主要清理不在岗职工。
钢铁、水泥、电力等都是严重过剩产能行业,亏损更严重。
比如煤炭,2014年、2015年连续去产能后,市场的预期炒作,导致煤炭价格去年一年暴涨200%,实际上,煤炭的产能依然是过剩的,2016-2020总共计划8亿吨的去产能,去年只去了2.9亿吨,反正中国人就是这样,什么都喜欢哄抢。
受益于煤炭去产能,也带动了上下游行业,山东潍焦集团员工告诉樱桃小房子,他们属于煤炭的下游产业,行业淘汰出清差不多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不给审批,剩下合规的大企业利润也就开始增长,公司4月份利润有4000万,员工2000人,满负荷生产,今年的盈利目标是做到1.5亿元。
就像这轮房地产一样,很多四五线城市,去库存周期还在二十多个月,房子供应仍然过剩,但预期要涨,价格就先被炒上去了。
再比如电力,今年4月,国资委召集五大电力央企开会称,因长期受制于煤炭价格波动与电力过剩,导致亏损面不断加大,加上目前市场化改革停滞不前,部分电厂不顾实际情况,只要能拿到批复和贷款,就不断建设,而银行也更愿意贷款给央企,反正有国家背书。
预计电力改革的阵痛期预计至少3-5年,在这期间,员工的待遇也只会缩减不会增加。
早几年英国《经济学人》推出的“克强指数”,包含“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中长期贷款”三大分项,权重分别为40%、25%和35%。尤其是工业用电量,从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角度可以反映经济的活跃度。
所以电力企业对经济好坏是有直观感受的。在浙江嘉兴的中核集团员工告诉我,火电现在受煤价影响挺大亏得挺多,他们核电以前也是能发多少发多少,满功率发电,但是现在到处不缺电,窝电严重,公司原来都不参与调峰(根据电网要求调整自己的发电量),可是现在节假日都要参与调峰了,因为经济确实不景气,没那么多用电量。
在待遇方面,中核集团员工说,单位十年前工资就这么多,现在还这样,由于政策原因,收入降的不多,但福利降了很多,其实全国的国企都一样,福利明显下降。
如今不下岗已是万幸,谁也不敢奢望加工资,其实在国企、央企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寒冬了,人民日报前年的文章,预计裁员300万人,这在全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
这还不包括一些事业单位,以及公司化了的金融行业,比如银行,降福利也是普遍现象,平安集团就在去年以来发生了大地震,多个部门合并撤销,减员降薪成为家常菜,甚至是拖欠奖金不发,引发了内部员工的不满,招商银行虽然没有裁员,但员工反映,现在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但不加工资。
部分国企仍过的舒坦
不过也并非所有国企都面临着关停并转,裁员减新的阵痛期。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国企就过的舒坦。
杨先生在南京某微电子行业,之前是一家研究所,现在改制为国企,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生产设计芯片,主要是军用。杨先生说,由于产品国家不允许进口,技术在国内算领先,售价是成本的N倍,属于暴利,因此活的不错,说白了,就是体制内自己买单,主要也是国家各种支持的投资基金较多,但是作为企业要自负盈亏,国家投资会按年返回,必须有产值才能还的起,2013年整个所的产值在30亿左右,去年已经达到50亿。
另一家地方国企也不错,广州无线电下属某子公司员工告诉我,公司大部分是军品,订单大都来自于体制内的的单子,比如公安、海事局、航空公司,所以相对较为稳定,利润不详,但是应该不差,员工薪酬中等,人员流动性一般(有进有出),国企老员工居多。
民企,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
准确说应该是中小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已是全民皆知无可争辩的事实,即使这几年信贷宽松,也轮不到民企分一杯羹,资金始终先流入央企国企等政府背书的企业,以及赚钱的金融、基建、房地产行业。
资金不进实体
其实从我们的银行信贷投放数据就能看出来,虽然天量放水,但资金的主流并没有进入实体产业领域。
央行统计显示,4月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422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10亿元(基本上是房贷)。与此同时,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087亿元,低于住户贷款。
刘涛是北方四五线城市商业银行公司部员工,他告诉我,明显感觉现在好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尤其小微企业,可以借新还旧已经算有奔头了。单位今年以来因为坏账不断涌现,效益大不如前,绩效降,收入也降了。
但从刘涛所在的银行账面上看,坏账率并没有多大变化,因为很多贷款都是依赖转贷,续贷,公司才苟延残喘,但实际上,企业的经营状况早已大不如前了,不续贷马上就会死,续贷只是延续死亡。
而中部某省商业银行做对公贷款的经理说,他手上的企业,几乎都是制造业,近年信贷投放减少,企业净利润与前期相差不大,销售缓慢上升。这两年,小企业投放减少,投放集中在项目及政府采购,这需地方政府背书。
林在温州某银行管信贷的部门,他也告诉樱桃小房子,现在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最强,企业越小越没需求,因为小企业大多投资单一,只做主业,主业不好就没有了融资需求,大企业投资多元化,很多项目被拖在里面出不来,对资金需求较大,但是据一些企业主反应,最近几个月订单有触底回升的感觉。
温州从2011年开始,经过金融危机后,大家反而沉淀下来做实业,这一轮炒房热潮,温州人是缺席的。温州在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为8.4%,位列全国各城市的第五。
中小企业在一条产业链之中,处于金字塔底端,层层上缴利润,高税负和高成本双重积压,本来资金链就很紧张,还要被上下游挤占挪用资金。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很难给他们贷款。
因此,看不到希望的民间投资,这几年来增速遭遇“断崖式”下降,从2015年的18%,下降到去年7月的最低2.1%。
去年下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开始企稳上升,但今年4月份又开始下降。
今年3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召开的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上,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说,在他们调查的50个企业中,34%的企业预期今年订单改善,40%的企业会扩大生产。然而,企业对盈利和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相对谨慎,仅有8%的企业预期盈利改善,14%的企业会扩大投资规模。
他们调查发现,原因有四个,一是投资回报率下降,二是金融市场的分流,比如这两年股市、房市轮番火爆,民间资金显著分流“向虚”,三是政府投资挤出效应,四是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不足。
世界加工厂优势不再
当网络上“炒房兴邦,实业误国”这句戏谑的段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从业者所认同时,我想不只是感到悲哀,政府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恐惧感。
制造业哀鸿遍野,中国这个曾经的世界加工厂早已经名不副实,2011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到达顶峰,2015年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
中国的人工成本早已经高出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所以这几年中国的很多工厂都已经转移到东南亚。
去年底福瑞玻璃的曹德旺跑去美国办厂,刺痛了国人的神经,纳尼?美国人工工资那么高,难道在美国办厂比中国还赚钱?简直不可思议。
但曹德旺从运输、土地、电力、税费等方面算了细账后,除了人工比中国贵,其它东西都比中国便宜,所以总账算下来,还真是去美国办厂更赚钱。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的营改增,据说实施一年来全国减税了6800亿,但很多中小企业都反馈,税费不减反增,负担更重了。
因为改成增值税后,税率更高,如果不能抵扣,交的税收就多,对人工成本较高的企业都是灾难。由于有些上游企业不规范,或者无法开具发票,那就无法抵扣,比如收购的农产品,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你让农民怎么给你开发票?比如建安企业,巨额的人工费支出,还有应酬的灰色费用,是找不到进项票来抵扣的。
老朱是做会议奖励旅游的公司,营改增后他说利润直线下降,成本增加,现在利润率一年不如一年。
那到底谁在受益呢?
据我了解,对贸易企业减税福利最大。比如TCL这种大企业,李东生公开附和中国税费不高的人,就是既得利益者。
而高房价成为压倒实体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小商品经济反馈,因租金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售价上不去,人工成本又上涨,因此利润都被压缩的无利可图,等于给房东打工,商铺商业价格虚高,泡沫一定会调整。
实体产业衰多兴少
以下是我通过不同对象,采访到的实体经济真实反馈,简单起见,人名就用代号吧。
A1:公司的情况是裁员了一半,老板是90后,做原创服装,亏了不少。我老公开小公司,从事空间设计和小工程,去年亏损一百万,很多项目都不好做,收不到钱,主要是上游欠款不给,老板跑路、进牢房的都有,挣钱越来越艰难。他的朋友做实体的都欠一屁股债,除了一位盖厂房买了地皮的除外。
B1:在合肥一个企业园区里上班,现在一个园区都没几个工人,大部分都是空厂房,去年以前,还有不少工人的,主要是没有效益,只能停产,好多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工人集体要工资维权的事层出不穷。
这种情况,之前发生还是在2008-2009年,那时在一家包装企业干活一年多,就开始经常放假模式,只给基本的生活费, 我老公这两年换了几家企业,都是惨淡经营的状态,大多是加工制造业,小企业。
而最看不明白的是,现在很多人借遍亲朋好友,拿出父母的养老钱,勒紧裤腰带,举全家之力供房子,实体还这么差,失业随时可能发生,大家照样毫无顾虑拼命贷款买房。
C1:公司是做节能的,深圳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已倒闭,我在上海分公司,入职五年,现在职工人数只有那时候的10%,公司股票刚上市时还在涨,现在只有最高价格的20%了。
2015年公司增发股票,增加员工持股,结果都跌穿了他们的成本价,太坑爹,公司已经拖欠各种补贴,我也准备辞职了,其他同事还准备死扛到公司倒闭,拿补偿金呢,我要是坚持,也能拿五六万,不过耗不起了,很多以前分公司的领导、股东,都卖了公司股票。
D1:在一家制药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早关门倒闭了,天津的公司员工只出不进,轮换放假3个月,还在赔钱经营,因为改革,取消药品回扣,医生待遇提高,药品价格下降。
F1:在山东菏泽的一家光伏制造企业,三百多名员工,基本三个月发一次工资,光伏有淡旺季,其实订单真不少,可是我们是给江苏一家大光伏企业做代工,没有市场定价权没有开发海外业务。车间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大,企管人员有半年基本各部门都不招人了。
G1:我们广州公司开始裁员,薪金基本上不变,只是个人业务量比以前大,一个人干2个人的活。
H1:我们属于制造业,订单比初年少了,主要是原材料涨价,工人工资上涨,运营成本增加。
I1:所在是医药企业,人员只出不进,不增加新员工。
J1: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小的打印机厂,公司业务从三年前开始滑落,现在算稳定回到三年前的水平,工人工资每年涨10%,因为工资太低就很难顾到人,但管理岗收入反而降了10%,在深圳生活压力很大,但收入只能随行就市,如今小厂都在煎熬,而好的大厂,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并购,以此增加业绩。
K1:身边的医药代表们,今年我们在一起聊时,大家几乎没有几个能完成任务,去年还好,今年很差,我去年一季度能卖300万,今年到现在才出了180万。下边的客户都不进货,只说生意不好,还没有去年好。
L1:我们是深圳做led的,客户生意很淡,做手机出口的很淡,比去年少了一半。
M1:在山东东营,公司依靠胜利油田产业链发展,主要负责油厂施工,后期的改造和变更,这两年油田效益不好,关了不少工厂,大部分都是偏向于重工业,其余的主要是代加工,没有自己品牌,他原来所在的工厂,因为老板赌博,拖欠工资,最后也转卖了。
N1:做电力设备企业的,社会招标只有原20%,全是政府采购及垄断归口的集中采购,政府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挤破头也只能扒员工工资,归口类,邀标,平均价(打分)中标,都靠关系。
O1:在深圳建筑装饰行业,今年上半年项目同比去年数量有所下降,利润水平下浮1-2% 现阶段员工薪酬及人员暂未变化,计划下半年人员优化精简,受政策调控及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开发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及开发周期,部分延缓开工期待市场复苏,本人所在行业受地产板块影响较明显。另外建材这块,上半年运输成本上行30%,对我们自身成本控制非常不利。
建材方面,发票是个问题,营改增原则上环环抵扣,减轻赋税,但结合实际情况推动难度比较大,最终导致利润率不是很理想。
P1:本人是做房地产信托贷款的,前几年感觉要失业了,这两年又有不少业务了。房地产产业链条上的人工资都不错,我了解很多装修工人一年存下十万是很轻松的,好一点的十几二十万。就这火爆的两三年行情,赚到三五十万的不少,在武汉首付是够了。
一个亲戚在武汉一家外资汽车配件公司上班,主要客户是神龙汽车。今年订单量下降50%,工厂经常没有活做,就放假。不过其他汽车公司订单量下降不大。
Q1:在北京某设计院,今年开始,大领导玩命强调降本增效,5月开始按部门成立虚拟法人,当月入不敷出的扣部门工资。
R1: 公司在宁波开发区,是做电池出口的,但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就停产了,这两年计划转型做电动汽车,实体企业生存很难。
S1:起亚汽车总部设置在我们盐城,他们经常放假。
T1:邻居做电子零件的进口贸易,去年利润3千万,今年目前为止利润100万,比去年差很多。
U1:朋友在香港上班,从今年1月开始,就没什么加班了,现在有大把时间做兼职!
附近的批发市场做夏季凉席产品,但今年的人气不到去年的一半,做天猫店的也没几个感受到订单的冲击!美乐乐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店子已经关了,就是上个月的事。我们小区的新房子,装修好了,120平米,1000块,八个月了都租不出去,但房价四五千了。
V1:我是在上海做玉石生意的,现在价格只有2013年高点的20%,还是很难出货。目前的玉石、古玩生意应该是所有行业里最最惨淡的,欲哭无泪,因为八项规定后公款消费没有了。另外现在资金面偏紧,老百姓钱袋子都被房地产掏空。而玉石、古玩是非生活必需品。
W1:我做淘宝,卖鞋的,订单锐减,今年下滑60%,不管销量是否下滑,身边做淘宝的都说赚不到钱,广告开支大涨,流量贵了,以前都有很多免费的流量,现在基本变成寡头经济了,而且很多被天猫打压,拿的那质量很差的,卖很便宜。
X1:在温州从事电子电力行业,主做外贸,供应商跟他反映,今年业务普遍忙起来了, 2011年在房地产上跌了大跟头后,很多人又回到做实业上来,目前温州的经济在慢慢恢复。
Y1:在湖南益阳,按我两年前在华润万家工作的时候,这个同店基本是增长10%以上。今年感觉消费力是下降了,同比增速没有以前搞,我挑的这个品类是生鲜产品,网店影响相对小,主要消费人群是中高收入群体,产品品质是网店比不上的,有一点独特性。
Z1:在昆明的都知道有一个新螺蛳湾批发市场,是云南最大的批发市场服装鞋床上用品珠宝小物品中药材应有尽有。三期共有40多个区,每个区有五层,每层12条街,每条街有30多个商户,还有10个写字楼每个写字楼20多层。刚来昆明的时候螺蛳湾人是多么多,生意是多么好,带动几十万人就业,商户物流物业小吃街生意火爆,可是现在呢,整个二期17个区,一条街就头上一家开门的,一个区加起来没有二十家开门,以前物流多么忙,现在呢,一天都有的装不满很多都不干了,虽然网购有影响,但也不至于这么大。小吃街都有关门的了,消费萎缩,经济真的不好,挣钱真的不易。
A2:基建绿化的业务很好,好多工程可以做,修高速、搞市政美容,我们业务还很忙。
B2:我做建筑预算的,最近业务还可以,现在甲方成本控制的很严,我这边的价格也是压得很低。
C2:我有个做英伦留学的朋友,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火到不行,留学和移民,现在都很火
D2:我们游戏公司,去年刚拿了1000万投资,现在资金还比较充裕。
E2:在安徽的中国移动,感觉公司运作没有什么变化,工资也比前今年提升很多,没有裁员,每年都招人,前两三年倒是有不少自己辞职的。
08年我刚进公司,工资是每月900多,当时凉皮是两块五一碗,房价在1800元左右,现在每月工资7000左右,凉皮是6元一碗,房价是4500左右。
F2:在深圳龙岗做机械设备,今年生意特别好,比去年订单增加了很多,现在工人忙不过来,算不上高科技,主要是自己组装的自动设备,生产电池上的产品。
G2:受益于房地产的火爆,做五金的普遍都不错,工业园区里面的听说有些不错。
上市公司:靠卖房增长业绩
李华(化名)所在的赫美集团,他跟我讲了一下公司的演变。前身是浩宁达,主业做智能电表,一般是给国网、南网供应仪表,原来也属于制造业,2012年时,公司被收购改名赫美集团,仪表制造每年虽然有业务和利润,但发展有瓶颈,空间已到天花板,没法扩大规模,所以公司就准备转型,改作珠宝业,因此公司性质也从制造业转为零售业。
但珠宝行业也不好做啊,结果又转型收购互联网金融,也就是P2P。
我翻看了赫美集团2016年的年报,业绩增长,主要也是依赖于之前收购的P2P合并了报表。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依靠卖房来提升业绩。
比如天喻信息,去年10月出售武汉9套房产,套现1251.6亿元。
靠卖学区房实现保壳的公司,如*ST宁通B,连续三年亏损,去年9月,靠卖北京2套房子,增值2142.8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东睦股份,一次性出售45套房,售价约2054万元。
还有最狠的一家上市公司,云赛智联,靠卖房赚了1.86亿元。
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均非房地产,但依靠套现公司的房产,实现了业绩增长。
这也算是我国实体企业发展的一大奇观。
还有一些公司因为自己的主业不赚钱,靠卖资产、卖股权、或者投资并购等方式来维持增长的。
据统计,上市公司中,有620家去年业绩增幅在一倍以上,但其中有43家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是下降的,非经常性损益,意思是非公司主营正常业务,比如卖固定资产,卖股权,获得政府补贴这一类都算。
很多表面业绩虽然高增长,但主营业务却是巨亏。比如电子行业公司,包括天津磁卡、华东科技、远望谷、星星科技、华映科技等,计算机行业公司,有同方股份、启明信息、海联讯。
钱荒背景下乐视的危机仍在持续。乐视算是创业板的龙头企业了,但因为这几年扩张过渡,现在带头大哥也处于生死边缘。
5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乐视体育将启动新一轮裁员,预计规模将超过50%。去年12月底20%的裁员计划完成后,乐视体育过去几个月离职的员工已远超100人。本轮裁员过后,乐视体育将缩至300人规模甚至更低,乐视体育在巅峰时员工人数曾超过千人。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记得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要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并设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几年大家的收入大部分人应该是增长的,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但跟我们房价涨幅一比,那点收入增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2016年房价涨幅,一二线城市,最起码是50%以上吧。
相比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1033元增加到33616,增长60%,而房价,以深圳为例,翻了5倍。收入增长永远,也远远赶不上房价涨幅。
如果按财产性收入计算,比如房子价值,那确实是增了,但要是手里就一套房子,增个三五倍又如何呢,要自住无法套现,跟提高消费有毛关系?
当然,如果胆子大的人,可以一套换两套三套,升值了卖掉,确实是增加收入了,这一轮高位套现的人,财富不就是这么增值的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积聚在少数看透中国经济的人手里。
老百姓总是后知后觉,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说好的不搞大水漫灌,结果却是洪水滔天,人人担心手头的那点存款变成废纸,然后一窝蜂冲进楼市。
千千万万不明真相的普通工薪阶层在高位接盘,跟风入场,这些人最后就是垫背的。国家是真心感谢你们,为去库存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苦的是人民。
2015年,股票一飞冲天,最后股灾割了韭菜的现金。而这一轮房价上天,割的却是老百姓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
笼子空了,鸟还没来
腾笼换鸟。很多地方,笼子是腾空了,但鸟还没有来。
东莞,号称世界工厂,高峰时期1200万人,繁荣程度直追北上广,现在只剩下800万人,昔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产业只能在发展中升级,而不会在衰退中升级。外资这几年也在撤退,今年一季度末,外资工业企业家数为50181家,而2012年尾57724家,四年下来,外资企业少了7543家。
内资,大部分恐怕只有在新闻联播里升级。
深圳产业转型升级上,应该算是最成功的,经济增速也保持较快增长,高科技业走在全国前列,我就以深圳为例。
华为算是高科技领域的典型代表吧,也算是我大中华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了,华为高薪早已成为民间神话,但从今年开始,华为也在缩编减员,樱桃小房子在2月底写了一篇华为裁员真相的文章,有兴趣可以查看。
因为去年公司利润增速不如意,尽管终端营业额大幅增长,比如华为手机,但都是赚吆喝的买卖,并没有转化为高利润,新业务盈利增长慢,而传统的通信业务又面临着增长的天花板,这也迫使华为不得不通过压缩成本,展开一场内部变革。
让部分华为员工直观的感受是,今年5月份发到手的年终奖,远远不如预期了,即使外派在非洲的员工,补贴和年终奖也在降低。
很多华为员工向樱桃小房子抱怨:
“我无存款,但是借了几十万首付买了房,从此改变了人生,然后就离不开华为了,一有裁员消息,双腿就发抖。”
“在公司即将呆满两年,如果不买房的话,应该有30万存款,可是现在买了房,整天省吃俭用还没钱。”
“贷款五百万,压力有点大,等发了年终奖,贴上几十万,还部分贷款,但业务前景不明朗,不知何时能还完。”
很多人坦言,在背负高房贷后,最害怕的就是失业,还不起房贷,如今有一份稳妥的工作,成了最大的理想。
另一家深圳高科技的企业职工告诉我,2015年前公司真的不太关注成本,16年后,听到原材料涨价,领导都不敢签字。他们上个月普调了薪水,5-20%之间,但招聘减少了。公司现在想各种办法降成本。
2016年,该公司所在写字楼租给互联网公司居多。但发展都不稳定,基本上半年至一年就搬走了,深圳科技园的写字楼现在也不好租,因为创业风投不好拿了,创业型的公司很多都倒了。
当然,矮子里面拔将军,相对低端产业而言,高科技行业整体仍是发展比较好的,去年深圳GDP总值是1.95万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60.02亿元,增长12.2%,是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中增加值最大的。
不过,全国又有几个深圳呢?
创业潮宣告失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个坑爹的主题词。
创业的道路非常血腥,十个创业的九个死,但这个口号一喊,很多原本上着朝九晚五班的人也热血来潮,纷纷离职加入创业大军。
刚好这几年宽松面资金,财大气粗的创投风投基金大行其道,项目前景一勾画,哇塞,前途无量啊,创业的钱也就排队来了。
最火爆的就是互联网加概念,一个个都大喊着颠覆传统线下模式,故事讲的一个比一个吸引人,只要是互联网加概念,就能拿到投资基金,估值动辄都是一个亿,几个亿的。
但基本上大部分项目都是靠烧钱模式,你要想将来盈利,前期只能通过烧钱尽快抢占用户,市场,但行业能存活的屈指可数,剩下的没钱烧了,只能黯然离场。
锣鼓震天的A轮融资后,又是激情四射的B轮,最后无路可走的C轮却迟迟没有等到。尤其是2015年股灾后,资本市场开始退潮,无数创业公司从初期的狂奔变得步履艰难,直至跌倒在康庄大道的中途。
中国倡导的这一轮创业潮,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了。
现代金融时报的水木然对各个互联网加概念的死亡名单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下面我引用几个。
一、互联网+餐饮死亡名单。可谓生的风光,死的惨烈。一番混战后,仅仅留下像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这样的行业独角兽。
死因:
1、烧钱大战难以为继
烧钱拿用户已经成了互联网+餐饮行业的基本游戏规则。那些有钱任性的土豪公司挥金如土,餐饮行业的创业公司要么拿到等量的资金加入混战,要么资金链断裂黯然离场。更何况,在初期高补贴下收获的用户,在补贴消失的时候,用户也随之消失。
2、巨头卡位竞争残酷
作为入口,餐饮向来受到巨头们的青睐。为了培育自己的市场,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用简单粗暴的砸钱方式占领市场。混战之下,岂有完卵?初创公司如果想在这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之外,还要面对巨头们的全方位卡位,难度非常大。
二、互联网+旅游
死因
1、巨头围追堵截
从酒店预订、门票购买到综合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既有传统巨头卡位,又有新巨头追赶。从线上到线下,这个行业越来越像是巨头游戏。
2、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缓慢
相比网购渗透率,中国的在线旅游渗透率明显不足,诸如门票产品更是渗透率低,增长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且一时难以扭转,但也拖累了很多互联网+旅游公司。
其余行业,互联网+汽车、教育、金融、医疗、房产,社区、美业、婚庆等行业,都有一批死亡名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也就是P2P,跑路骗钱的是众所周知了,弄得大家现在谈P2P色变,不管正不正规都怕。
其实每个行业,最后能够占领市场的就那么两三家,其余很难存活,一旦资本看不到你项目的希望了,也就不会再继续投资,公司失去现金流,自然只有倒闭一条路。
前几年我一个朋友原来离职去创业,头两年拿到创投基金,也干的风生水起,但去年来受股市影响,机构募资难,资金不好找,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就非常谨慎了。现在他们虽然没有倒,但公司也因业务不好做而萎缩了。
他们公司的办公室想转租,今年3月份之前还很好租,但4月份开始明显难转租了,她猜测可能是创业公司少了。
现在最火的就是共享经济了,共享单车是已经流行起来,还有什么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之类的就很难做了。
结语
任何一个行业大干快上,就容易产生泡沫,互联网加的泡沫,去年以来也随着资金的退潮而开始破灭。
而房地产,每个人都不否认是个巨大的泡沫,也明白实体经济处于萧条中。
毕竟没有了实体经济基础,房价就像空中楼阁,随时倒塌。
但过去这些年来,每次房价上涨,都有人大喊高房价崩盘,结果就是唱空房地产的人以大溃败告终,像牛刀一样的人如今销声匿迹,而多头总司令任志强成为神一样的人物,被人顶礼膜拜。
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历史的经验,对照未来,都知道是泡沫,可没多少人相信泡沫会破。
原因就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政府充满了信心,认为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按住泡沫,想让它涨就涨,不想让它跌就不会跌。
如果真有这样通天的本领,我们经济为何会萧条,政府如今何以会头痛。
正如每一次上涨,都让人猝不及防一样,每一次下跌,可能也会让人防不慎防。
所谓不破不立,便是对中国经济最好的注脚。
相关文章
-
关于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的信息详细阅读
1 什么是招股说明书 “ 招股说明书是发行人正式签署的全面、真实、准确、完整的披露本公司信息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
2024-01-24 105 JG央企信托-RY562号泰州续永债政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