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定融产品文章正文

央企信托-成都郫都区政信(成都信托服务)

定融产品 2023年05月15日 15:58 185 admin
理财顾问联系方式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冲壳子”与“摆龙门阵”

童华池

“冲壳子“与“摆龙门阵”央企信托-成都郫都区政信,都是四川方言词语,二者的基本意思都是聊天,但各自的内涵和具体的使用,又有所不同。

“冲壳子”的“壳子”,原本指戏脸壳。戏脸壳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央企信托-成都郫都区政信:恭武艺超群,勇敢善战。其貌美甚,却如女性。他自以为己貌难使敌人惧怕,便木刻假面,常戴之而出战。自此,戏脸壳逐渐流传开来。

此说之外,还有一些说法:如傩戏——也叫端公戏,四川等好几个省份的部分地区,都曾流行过,有的至今都还在演出。傩戏的戏脸壳比“兰陵王”戴假面还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纯金面具和青铜面具,更是把“假面”的历史推到了3000年前。有戏曲专家考证,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上古时期的宗教性质的“驱傩”演出所用的道具,就是傩戏戏脸壳的鼻祖。作为一名四川人,又特别是在谈论四川的一个特色方言词语,愚以为,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面具,是“冲壳子”之“壳子”的“正源”。

有了这样的“源”,传统的戏剧人物造型,各色人物,有了个性化的脸谱;演员化妆,或直接“涂面”,或是戴戏脸壳出场。戏剧界的“宋元涂面,明清脸谱”,寥寥八字,作了很好的概括。

与京剧几乎同时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川剧,还在一般戏脸壳的基础上,独创了变脸艺术。1987年,文化部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川人称戏脸壳为“戏脸壳(儿)”,“壳”字读入声,且是儿化了。在戏剧表演的同时,戏脸壳不仅作道具,也成了一种很好的玩具。而形象非常夸张,令人忍俊不禁的“笑头和尚”的出现,使戏脸壳有了更好的娱乐效果,并得到进一步普及。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玩着戏脸壳长大的。戏脸壳中的每一个人物,如红脸关公、黑脸包拯、猴脸悟空等,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此而发展开来,一切故事,一切闲谈,都成了“壳子”。

为什么“壳子”又是“冲”的呢?先说“冲”字的读音:多数川人不卷舌而读着“còng”。也有部分地方,如自贡和内江,读为卷舌的“chòng”。在长时间流传的四川方言中,“冲”字有“向上冒”“向上长”“向上飙升”的意思。如:

央企信托-成都郫都区政信(成都信托服务)

这几天太阳大,晚上的露水也大,南瓜藤藤一天就冲了一寸多长。

这种射珠箭好耍得很,一点燃就冲到天上去了。

这娃儿硬是肯长,几年不见,就冲了一个脑壳起来。

除了以上这些,川人的“冲”还有一个特别的义项:气味刺鼻。刺鼻的气味,大都不好闻,令人不适,而有些,如芥茉之气味,却给人以愉悦之感。川西人喜用芥菜做一种“水菜”——冲菜。冲菜入口,再吃一大口刚蒸好的甑子饭,那芥茉之气直冲鼻子,以至脑门,冲得眼流花(儿)滚。这种效果,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感受得到个中之美妙。川西地区,做出成品冲菜的食材芥菜,也叫冲菜;除了芥菜,也用瘦长的青菜尖或“蛮油菜”做冲菜。

一个“冲”字,有了这么多意思。“向上”的指向,“刺激”的力度,加在一起,一个个有故事的“壳子”自然就“冲”起来了。

当有人夸大其词,恣意吹嘘时,听者便叹之曰,“壳子冲上天了!”“壳子满天飞!”。

当然,作为一个方言词语,它的形成,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现世而今眼目下,“冲壳子”多指一般性的闲谈;如果说话夸张过度,甚至刻意说大话,听者会讥之曰,“你硬是会冲壳子喃!”“当真话冲壳子不要本钱嗦!”

“冲壳子”成为四川方言,“乌龟打屁——冲壳子”的歇后语则应运而生,且形象至极。

有了“冲壳子”之说,在人群中,特别会“冲”者,就说他壳子多,甚至誉之为某壳子;在特定的环境中,直接呼之曰“壳子”,如“眼镜”之作为戴眼镜者的代称。我曾工作过的地方,有一个名“张禄泽”者,常说他在南京为蒋介石守过总统府,每每讲得绘声绘色,久之,当地人都喊他“张壳子”。张壳子写不来字,但是读起报纸来,却是流利得很。

关于摆龙门阵。“龙门”是何物?答案很多:“小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一块地方——今称禹门口;山西有龙门石窟,广东有龙门县,四川更有龙门山系。实实在在的“门”,是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今日之阆中,在保存完好的清代贡院里,还能见到真资格的龙门。因此门而有了科举考试高中者为“登龙门”之喻;也因之而喻声望卓著者的府第。但久而久之,对“府第”的称呼不断泛化,一般人家的门——不管是单家独户,还是集体院落的门,也叫“龙门”了。

这一点,我对老川西的情况比较熟悉,比如,我的家乡郫都区。四条正街外,大量的院落分布在多条小街小巷内。这些院落,一般都有一个龙门。我家所在的马家巷,大小5个院子,个个有龙门。第一个吴家院子单门独户,其他的多户聚居。在农村,民居较为分散,但在大大小小的竹林盘里聚居者还是多数。一般都有龙门。除郫都区外,笔者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也差不多。老川西的龙门,习惯性的称呼是“龙门(儿)”,或是”龙门子”。“龙门(儿)”的“门”儿化了,且读阴平声;“龙门子”的“门”也读阴平声。城乡的龙门,其功能,除了建筑结构之需和人员通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龙门是院子的出入口,是居住在院子里的人的必经之处,也是院外的人与院内的人的主要联络点,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场所。在龙门接触,随便谈点什么,是经常的,自然而然的。同院的人,更容易在龙门逗留甚至集聚。如夏夜歇凉,龙门可是个好地方。有了这种场所,这种集聚,“摆龙门阵”之说逐渐产生。分开来讲,“摆”是“说,或陈述”,“龙门”是特定的地点,“阵”是“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为量词。这几方面的意思加起来,完整地表述,就是“在龙门摆谈一阵”。“在龙门摆谈一阵”有些拗口,经过不知多长时间的“调整”,约定俗成,就说成“摆龙门阵”了。“摆龙门阵”是四川方言短语,“摆”的对象“龙门阵”则是四川方言词语。

“龙门阵”的由来,还有一些说法:

其一,“龙门阵”是唐代薛仁贵摆的阵式,说书人常讲薛仁贵的故事,多次提到,讲得多了,“龙门阵”就与讲故事和闲谈联系起来了。此说可以参考,但薛仁贵是山西人,他个人的作为与四川的一个方言词语挂上钩,似还有些距离;再说,“门”字的读音,老四川都读作阴平声,这也与外省的情况不同。愚以为,“龙门阵”应该是源自本土的“龙门子”。

其二,与历史人物大禹有关。大禹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的诞生地就在成都平原北面的龙山——亦名茶坪山,湔山。大禹治水时,“凿龙门,铸九鼎”,终除水患。不仅这样,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此举令人崇敬。于是,他的故事历代传诵,家喻户晓。后世为纪念他的功绩与美德,将他的诞生地龙山名为龙门山。从大禹的地位和知名度来说,他有功德,他的传奇式的家门,有非等闲之辈的,“冲壳子”与他有渊源。

“冲壳子”及与之几乎同义的“摆龙门阵”,从我记事起,就听说了,而且沿用至今。二者并行,这种情况是多地方言少有的,是川人最为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交际方式。只要有两人以上,无须道具,不限场所,就“开展”起来了。如果要冲得舒服,摆得安逸,那就到茶馆里去;如果要听得满意,那就去找名气很大的民俗专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伯清。恰好,李伯清多是在茶馆里说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超级享受了。

“冲壳子”与“摆龙门阵”使用上有别:在上课或开会时,下面有人在说话,讲课的老师或会议的主持者会提醒,“请不要摆龙门阵了”,而一般不说“请不要冲壳子了”。当有人不切实际地夸大其词时,可说他“冲壳子”,而不说“摆龙门阵”。

也顺便说一下,成都,也是全四川,最大的“壳子”是成都二环路清水河大桥桥顶的部分,是一个钢铁的川剧人物脸谱。此脸谱高宽均为14.55米,重约28吨。“壳子”真的是“冲上了天”。只不过,这不是吹嘘,而是实实在在的成都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写于2022年9月22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童华池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标签: 央企信托-成都郫都区政信

发表评论

鑫投网 如有事宜请发送到:1004834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