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寿险,我眼中的寿险意义与功用
在《促成大师》一书中,约翰·马瑟说:“任何保单的促成皆由和客户会面的第一天开始,整个会谈的目的就在于促成。”
促成对于成功销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据调查显示,在“IDA会员最难突破的销售流程”中,相比“客户开发”(占比47%)、“索取转介绍”(占比 29%)及“拒绝处理”(占比16%),“促成”的比例最小(仅占8%)。
该调研结果传递的信息是:IDA会员的促成能力普遍较强,只要有客户,促成不在话下。
促成是保险营销流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检验从业人员销售能力的关键。
为何在IDA会员眼中,促成保单并不困难?
其实高手的资质与普通人并无差别,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原则与规律。
为助力行业精英突破瓶颈、掌握高质量促成的法门,分享以下3要点,供大家参考借鉴。
01
促成的关键在前端
宋代诗人陆游在为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曾写下一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意在告诫儿子,学习写诗,千万不能就诗学诗,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上。
其实,促成也是这个道理。
按照专业化寿险营销流程的定义:促成是帮助及鼓励客户做出购买决定,并协助其完成手续的行为和过程。
可见,促成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
IDA会员之所以认为促成不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无需花太多时间学习“促成之术”或使出浑身解数让客户购买保险。
反而是在前期的接触、沟通、需求分析、方案规划及方案讲解环节,力求专业、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最后自然能收获好结果。
特别是在主流消费群体从60、70后逐渐转变为80、90后的当下,仅掌握让对方快速下定购买决心的小技巧根本无法赢得客户认可。
即便当时能成交,待客户深思熟虑后,可能还是会退保。
02
周全的准备为促成“添砖加瓦”
在前文中,有提及“促成的关键在前端”,这是否意味着在促成环节,从业人员什么都不用做了?
当然不是,基于人寿保险不是一种实物商品,客户可能不理解、不愿直面生老病死残等问题或对风险认知不成熟。
从业人员需要以同理心说服及鼓励客户采取行动。
因此,除了在前端的每个环节做好修炼外,从业人员还应在促成时做好周全准备,让客户下定决心购买。
比如,从业人员应保持干净整洁的着装;
将促成时可能会用到的笔、纸、计算工具、保单、资料等有序地放在公文包中;
选择合适的面谈地点及时间;运用得体、干练的肢体语言丰富客户的购买体验等。
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位从业人员C原本与客户相谈甚欢,促成八九不离十。
没想到最后,这张保单并未如愿成交。
询问原因,才知晓客户与C面谈时,无意间见到C露出的一截袜子又脏又旧,觉得他非常邋遢,所以不想将保单交给他。
由此可见,周全的准备对于促成有重要影响。
03
选对时机,促成方能水到渠成
客户从愿意了解保险到下定购买决心、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业人员是需要时间的。
销售面谈时,有些从业人员过早进行促成,此时客户还没建立信任度,成交率自然不高。
有些从业人员面谈很久才开始促成,殊不知客户此时已经失去“购买欲”……
可见,促成的时机也非常重要。
在《成交极大化》一书中,迪拜保险销售大师桑杰·托拉尼表示:“身为专业的财务顾问,我们必须知道何时是完美的促成时机。”
他认为:“面谈就好像嚼口香糖,一开始的5~10分钟味道是不错的,但20分钟过去后,口香糖会越来越淡,可见,长久咀嚼不一定更美味,反而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前文我们说到,保险需要被销售,要找到最佳促成时机,唯有经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比如,不妨尝试桑杰常用的“祖母戳棒法”,处理完终极异议后,询问客户:“这个方案您满意吗?满意的话请在这边签名。”
或是从客户的肢体动作、语言或行为辨别对方是否有购买打算,也不失为好办法。
拓展链接之“祖母戳棒法”
桑杰的祖母早期在烤蛋糕时,通常会用一个小木棒戳几下蛋糕。
若小木棒是湿的,表示蛋糕还没烤好,需放回烤箱;
若小木棒是干的,则表示蛋糕已经烤好了。
他认为,祖母制作蛋糕背后的理论就像成交客户的流程一样。
如何准确判断客户是否准备签单?桑杰认为需要“试戳一下”
来源 | 《保险行销》杂志
【IDA高研院】APP视频专题
《保险经营必修课之魅力经营》
内容上新啦
?
- END -
点个在看,掌握成交技巧!
标签: 我眼中的寿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