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港币,一万港币等于多少港币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上市首日破发,这对奈雪的茶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卖着最贵的茶,却不能覆盖成本,无法实现盈利;为了保持规模增长,只能不断开店,运营效率持续下降……
这些,都转化成为二级市场对公司的预期和估值。
首日破发
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奈雪的茶(02150.HK)上市前后,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认购期内,以19.8港元/股,共接受了超过64万份有效认购,共计111.15亿股香港公开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总数约432.03倍。
作为港股公司上市首日的晴雨表,奈雪的茶的暗盘交易也表现抢眼,最高报价达到22.75港元,较发行价涨14.9%。
在奈雪的茶身上,晴雨表也失灵了。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上市交易,开盘即跌4.75%破发,此后一路震荡下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5%,最终报收于17.120港元,跌13.54%,公司总市值293亿港元。
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共同控制的林心控股持有公司56.98%股权,二人身价超过160亿港元。
作为投资界的“吃货”,天图资本从天使轮开始投资奈雪的茶,此后3轮独家投资,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公司上市,天图一举浮盈数十亿港元。
打新者就不那么幸运了。按奈雪的茶打新规则,每手500股,入场门槛约1万港元,按照首日跌幅,打新者一手亏损在1000港元左右。
为什么奈雪的茶上市首日会破发?其核心就是二级市场认为公司的整体估值太高了。要知道,今年初公司完成了最后一轮融资,整体估值约125亿港元,如果按发行价计,公司市值高达340亿港元,半年时间估值就暴涨了2倍多。
本次港股首发上市,奈雪的茶净筹资48.4亿港元。公司计划,所募款项中约7成用于扩张门店提高市场渗透率;剩余资金分别用于强化技术能力、提升供应链能力以及补充运营资金。
最贵的茶
国内茶饮店根据现制茶的平均售价,分为高端(20元以上)、中端(10元-20元)、低端(10元以下),高端的代表为奈雪的茶、喜茶等;中端茶饮以COCO、一点点等布局最为密集;低端的典型就是蜜雪冰城。
机构数据显示,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现制茶饮产品产生的消费总值由2015年的8亿元,增至2020年的1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5.8%。到2025年,预计将以32.2%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22亿元。
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4.8万家现制茶饮店,现制茶饮的平均售价约为13元,其中,高端品牌店约3400间,前五大高端玩家,约占58%的高端市场份额,奈雪的茶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8.9%,高端市场的老大是喜茶,市占率约27.7%。
产品价格上,奈雪的茶绝对是国内现制茶饮的天花板。奈雪茶饮的定价为13元-30元(平均标价27元),烘焙产品的价格为8元-48元(平均标价22元)。2020年,公司茶饮平均售价26元,单均价值43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奶茶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即便是被喜茶、奈雪等占据的高端市场,所有品牌的主要原材料都是茶叶、奶以及水果,变化的是不同原材料之间的组合。某一个品牌推出一个新品,另一个品牌可以快速跟进,缺乏核心技术壁垒。
所以,奈雪创始人彭心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因产品相似涉嫌抄袭而隔空互怼,最终也只是不了了之。
难盈利
奈雪的奶茶卖出天价,到头来还不盈利,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为10.9亿元、25.0亿元和30.57亿元,同期分别亏损6973万元、3968万元和2.033亿元。
奈雪的茶最大的三项开支为原材料、人工和折旧租金等,2020年,分别占比收入的37.9%、30.1%和14.8%。
高额的刚性支出,决定了奈雪的茶虽然卖得贵,但利润空间不大。
为了保持规模的增长,公司只能不断开店。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首店,两年后拿到投资,到2018年9月,门店数突破百家。2018年-2020年,分别新开门店111家、173家和172家,到今年6月11日,奈雪的茶门店数已达562家。
随着开店密度的增加,单店的运营效率已出现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从3.07万元降至2.02万元;平均日订单量从716单降至470单;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8.9%降至12.2%。
公司显然已意识到商业中心大店模式存在的弊端,于2020年11月开始拓展位于写字楼、居民集中区的奈雪PRO店。这种面积更小的店型,前期投资更低,员工减少,员工成本降低。
公司表示,在2021年和2022年新开门店中,计划70%左右为PRO店。
就在奈雪的茶上市的当口,喜茶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600亿元,刷新新茶饮行业记录;下沉市场的王者蜜雪冰城一首神曲刷屏,要将扩张进行到底。
行业内卷加剧、奶茶的战争远没有结束。
标签: 一万港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