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见问题文章正文

迪威视讯,迪威视讯智慧产业园

常见问题 2023年05月05日 01:27 103 admin
理财顾问联系方式

波士顿交响乐团(The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简称BSO,是位于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的美国交响乐团。它是美国五大主要交响乐团之一。乐团组建于1881年,其大部分音乐会都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举办,夏季时则去美国著名音乐公园坦格伍德演出。

拉脱维亚指挥家安德烈斯·尼尔森斯为BSO的现任音乐总监;荷兰指挥家伯纳德·海丁克目前拥有BSO荣誉退休指挥的头衔;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也曾做过BSO的音乐总监。

历史沿革

早期岁月

1881年,波士顿交响乐团由出生于纽约的亨利·李·希金森(1834.11.18-1919.11.14)创建。其首任指挥为德裔英籍集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的乔治·亨舍尔担任,亨舍尔也是勃拉姆斯的亲密朋友。针对这一新组建的管弦乐团,亨舍尔设计了全新的乐手座位图并寄给勃拉姆斯过目;在1881年11月中旬的回信中,勃拉姆斯非常赞许亨舍尔的设想,另外就小号和中提琴的位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乐团后来继任的四届音乐总监,都在奥地利培养和锻炼。包括世界乐坛上颇具影响的精英音乐人阿瑟·尼基什,一位合乎希金森品味的匈牙利指挥家。奥地利指挥家威廉·格里克两次担任这一职位,任期分别为1884-1889年和1898-1906年。据美国文化史学家约瑟夫·霍罗维兹对一些历史信件的研读,1905年时,希金森共物识了25名候选人以接替格里克。他决定不将这一位置授予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勃拉姆斯的工作助手德国指挥家弗里兹·斯坦巴赫以及荷兰指挥家威廉·门格尔贝格。如果更为资深的音乐人里没有合适人选,希金森倒也并不排除年轻的德裔美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1905年2月,他拟将这一位置授予奥地利指挥家汉斯·里希特,但被拒绝;11月时,想任命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菲利克斯·莫托,同样未果;之后又想到了以前的艺术总监阿瑟·尼基什,也遭到拒绝。这一位置最终授予德裔瑞士指挥家卡尔·穆克,穆克接受了这一职位并于1906年10月开始上任,直至1908年。1912-1918年,穆克再次担任了这一职务。

1908-1912年,BSO的音乐总监是德国指挥家马克斯·菲德勒。1909年,菲德勒指挥了波兰作曲家伊格纳西·简·帕德雷夫斯基《B小调“波兰”交响曲》的首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穆克(出生于德国但从少年时期开始就是一名瑞士公民),于1918年《马太受难曲》演出前不久被逮捕,他被关在战俘营里,未经审判也没有起诉直到战争结束。他发誓永远不再回乐团,从此以后只在欧洲指挥演出。BSO接下来的两任指挥皆为法国人:亨利·拉保德接替穆克演出了一个音乐季;然后是1919-1924年的皮埃尔·蒙都。由于一名音乐家的罢工,蒙都得以替换了30名乐手,也让乐团的风格发生了改变。BSO渐渐以“法国式”的风采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形象,这一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持续到今天。

谢尔盖·库塞维茨基与查尔斯·明希

在俄罗斯指挥家谢尔盖·库塞维茨基担任乐团音乐董事期间,BSO的声望扶摇直上。当库塞维茨基和乐团第一次举办广播直播的现场音乐会时,数以百万计的广播听众打开了收音机。1926年,他们又在NBC演出了广播直播的现场音乐会。

在库塞维茨基的带领下,乐团定期举办无线电广播演出,并且在坦格伍德建立了夏季活动场所。在那里,库塞维茨基创建了伯克希尔音乐中心,即今日的坦格伍德音乐中心。那些无线电通讯网络从1926年一直运营到1951年,然后又从1954年运营到1956年。直至今天,乐团依然继续定期举办无线电广播的现场演出。波士顿交响乐团一直和波士顿的WGBH电台密切合作,并将其作为举办音乐会的一个场所。

库塞维茨基还委托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许多新作品,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四交响曲》、格什温的《第二狂想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诗篇交响曲》。乐团还首演了由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弗里兹·莱纳和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西盖蒂的建议、库塞维茨基音乐基金会委托贝拉·巴托克所作的《管弦乐协奏曲》。

科乌谢维茨基开创了委托作曲的传统,并且在乐队中得以贯彻。委托作品包括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伯斯的新作《第十一交响曲》以及法国作曲家亨利·迪蒂耶为乐团成立75周年的作品;美国作曲家罗杰·塞欣斯、英籍波兰作曲家安德热·帕努夫尼克为乐团成立100周年的作品;以及美国作曲家利昂·基什内尔、美国后现代音乐大师艾略特·卡特、美国作曲家彼得·利伯森为乐团成立125周年创作的作品。BSO其它委托作品还包括意大利裔美国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为纪念交响音乐厅落成100周年而作的《第二交响曲》,德国作曲家汉斯·维尔纳·亨策则将他的《第八交响曲》献给了乐团。

▲ 《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查尔斯·明希/BSO)

虽然库塞维茨基推荐了其门生伦纳德·伯恩斯坦接替自己1949年退休后的位置,但BSO却将这一职位授予了来自法国阿尔萨斯的音乐大师查尔斯·明希。1946年,明希首次指挥BSO进行了演出。他带领乐团开始了首次海外巡演,1954年2月为RCA Victor制作了乐团首张立体声唱片。1952年,明希任命第一位女性,美国长笛演奏家多里奥·安东尼·德怀尔,在美国这一著名管弦乐队中担任主要乐手。德怀尔在这一位置上一直做了38年。

莱因斯多夫、斯坦伯格与小泽征尔

1962-1969年,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埃里克·莱茵斯多夫,成为乐团的音乐总监。1969-1972年,这一职位由德裔美籍指挥家威廉·斯坦伯格担任。据美国作曲家/作家Jan Swafford说,斯坦伯格“身体欠佳经常遭受病痛折磨”,因此 “在他任职的四年时间内,病了很长时间。”斯坦伯格退休以后,据BSO受托人约翰·桑代克(曾任职遴选委员会)说,乐团董事会曾和英国指挥家科林·戴维斯进行了面谈,并且就他的任命问题 “进行了非常彻底的调查”。但是戴维斯对自己年轻家庭所作出过的承诺不允许他离开英国移居波士顿,取而代之的是戴维斯接受了BSO首席客座指挥的职位,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从1972年一直做到1984年。随着调查的进一步开展,还得知伦纳德·伯恩斯坦曾会晤过四位董事会成员,推荐1944年出生的、斯坦伯格的助理指挥和副指挥、美国指挥家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为乐团董事。但这位年轻的指挥家“并没有得到BSO乐手们的广泛支持,”新闻记者杰里米·艾克勒如是说。委员会最终选择了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1973年,小泽征尔成为BSO的音乐总监直到2002年,成为波士顿任何一家交响乐团指挥中任期最长的一位。(荷兰指挥家伯纳德·海丁克从1995-2004年为首席客座指挥,并于2004年被命名为荣誉退休指挥)

▲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基辛/小泽征尔/BSO)

小泽征尔的任期牵涉到了重大纠纷与争议。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是他对坦格伍德音乐中心的处理。美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格雷戈·桑多在1998年12月的《华尔街日报》上说小泽征尔“用令许多人感到惊讶和突如其来的暴行控制了学校。教职员工们,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人士,开始愤而辞职。”老师们的第一次辞职是在1996年秋季,因小泽征尔解雇了音乐节的管理者理查德·奥特纳。在经历了一个混乱的演出季之后,1997年夏末,美国钢琴家吉尔伯特·卡利斯向小泽征尔递交了辞职信。美国钢琴家/指挥家莱昂·弗莱舍事后形容这是“一封措辞严厉的辞职信,并且由吉尔伯特·卡利斯将其公之于众。”弗莱舍,这位坦格伍德学院的长期任职老师,如此写道:“大多数教师觉得自己在为他们说话。”于是,小泽征尔开始弱化弗莱舍在中心的作用,给予他一个“礼节性的傀儡角色。”弗莱舍同样提出辞职,在给小泽征尔的辞职信中这样写道:所谓的激励法是“有点类似于在膝盖上砍下我的腿,然后你温柔地挽着我的臂膀,邀请我与你一同散步。我必须拒绝这种邀请。”(另一方面,音乐评论家理查德·戴尔则写道:“……并不是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中心更好的发展……但毫无疑问的是,坦格伍德要比小泽征尔担任音乐总监之前,显得更为繁忙、更具冒险精神、也更激动人心。”)

一个更为基本的关注涉及到小泽征尔指挥的音乐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力方面的缺陷。正如格雷戈·桑多在1998年文中写的那样:“影响更为重大的是BSO的演奏水平竟会如此之差。”他注意到波士顿交响乐团里有一部分音乐家已经私下出版了一则题为《Counterpoint》的通讯,表达了他们对乐团现状的关注。1995年夏天,乐队首席小提琴手马尔科姆·洛威和首席大提琴手朱尔斯·埃斯金写道:在乐队排练时,小泽征尔没有针对“乐曲的节奏和速度给出任何具体的指导意见,”也没有“表达过对声音质量的关心,”更没有“清楚地传达BSO乐手所演奏的每部作品的特色。”

BSO总经理马克·沃尔普回应到:一些董事会成员认为桑多的文章是一种“恶毒攻击”;还有一些未署名的BSO“观察员”在《波士顿环球报》上说,他们相信桑多“对BSO成员来说也许是一把别有用心磨亮的刀刃”。而桑多则称这些说法是“毫无意义且荒谬的,”他说:“我发现了他们(在他的文章中评判小泽征尔的乐手),他们却没有发现我”。德裔美籍指挥家安德烈·普列文在写给《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中为小泽征尔进行了辩护。洛威在给《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中写道,“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引用在相关文章中,我倍感失望和沮丧。因为你们的记者并没有和我本人联系,仅仅是选用了近四年前刊登在乐团内部某出版物上的一封信。”波士顿交响乐团理事会主席尼古拉斯T·泽瓦斯,形容桑多是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小泽征尔作为一个武士所固有的无礼、种族主义,只是为了筹集日元。”桑多在给《华尔街日报》的一封信中反驳到:“我并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当我写作时,已经听说针对日元一事的指控。因此我问BSO总经理马克·沃尔普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马克否认了。我很赞同他。”评论家劳埃德·施瓦茨在波士顿另一家报纸《波士顿凤凰报》上,为桑多进行了辩护。

各种各样当今音乐评论家都描述了管弦乐队在小泽征尔任职期内演奏水平的下滑。美国作曲家、作者Jan Swafford写道:“小泽征尔的演出时不时也会很出色,但通常是出现在指挥声音宏亮的晚期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作品时。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来的只是闪闪发光的表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清晰可辨的思想、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在2013年对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调查记录中,纽约音乐评论家、作曲家罗素·普拉特,是这样谈及小泽征尔的:“小泽征尔在1979年的录音,是一种明显压抑的状态:由小泽征尔前任蒙都和查尔斯·明希训练而成的波士顿交响乐团那出类拔萃的音速,已经消失殆尽。无精打采的乐手们正在失去对乐谱各具特色的理解力。”

1999年6月22日,乐团宣布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总监离开BSO,直到2002年。随之而来的是小泽征尔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命消息。这一决定,乐团董事会在宣布前一天才听说,沃尔普说他感到“有点惊讶”。2002年7月,小泽征尔指挥BSO演出了最后一场音乐会。

莱文与尼尔森斯

2004年,美国著名指挥家詹姆斯·莱文成为BSO首任美国本土出生的音乐总监。从任期开始,莱文就以提升乐团士气、扩展演出曲目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他的演出节目单上引进了大量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在莱文的任职期内,到2009年2月份时,BSO共进行了18场有关作品的世界首演,其中12场由莱文指挥。为资助莱文和乐团更具挑战性和更昂贵的音乐项目,乐团建立了一项“艺术创始基金”,耗资大约4000万美元。(截至2013年3月,波士顿交响乐团宣布了一项高达41,300万美元的养老金体系,这一庞大的数字在世界所有管弦乐团中是最高的。)由于莱文在他的任期内反复受伤、健康问题也不停出现,导致了他2011年9月1日辞去了BSO音乐总监一职。

▲ “哦,我可爱的姑娘”

——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Kristine Opolais/考夫曼/尼尔森斯/BSO)

2011年3月,1978年出生的拉托维亚著名指挥安德烈斯·尼尔森斯作为莱文卡内基音乐厅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紧急替补,以客座指挥的身份首次亮相BSO。接下来尼尔森斯又于2012年7月在坦格伍德客座指挥了BSO,并于2013年1月和BSO首次出现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2013年5月,BSO任命尼尔森斯为乐团第15任音乐总监。他的最初合同期为五年,在合同的第一年,需安排演出8-10个星期,以后年度均为12周。2013-2014演出季,尼尔森斯持有乐团指定音乐总监的头衔。2015年8月,BSO宣布尼尔森斯作为乐团音乐总监的合同延续至2021-2022演出季,以一个八年期的新合同替换了最初的五年期合同,新合同中还包含一个自动延长的常青条款。

迪威视讯,迪威视讯智慧产业园

历任音乐总监

乔治·亨舍尔 George Henschel (1881–1884年)

威廉·格里克 Wilhelm Gericke (1884–1889年)

阿瑟·尼基什 Arthur Nikisch (1889–1893年)

迪威视讯,迪威视讯智慧产业园

埃米尔·保尔 Emil Paur (1893–1898年)

威廉·格里克 Wilhelm Gericke (1898–1906年)

卡尔·穆克 Karl Muck (1906–1908年)

马克斯·菲德勒 Max Fiedler (1908–1912年)

卡尔·穆克 Karl Muck (1912–1918年)

亨利·拉保德 Henri Rabaud (1918–1919年)

皮埃尔·蒙都 Pierre Monteux (1919–1924年)

谢尔盖·库塞维茨基 Serge Koussevitzky (1924–1949年)

查尔斯·明希 Charles Munch (1949–1962年)

埃里克·莱茵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 (1962–1969年)

威廉·斯坦伯格 William Steinberg (1969–1972年)

小泽征尔 Seiji Ozawa (1973–2002年)

詹姆斯·莱文 James Levine (2004–2011年)

安德烈斯·尼尔森斯 Andris Nelsons (2013–)

关联乐团

从波士顿交响乐团分离出去的主要合作者——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成立于1885年,主要演奏轻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有一些舞台剧的演出。美国指挥家阿瑟·菲德勒1930-1979年任乐团指挥期间内,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提高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的声望。1980-1993年,美国电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接替菲德勒成为乐团指挥。从1995年开始,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的指挥是19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基思·洛克哈特。

波士顿室内交响乐团成立于1964年,是当今唯一主要乐手来自美国交响乐团的室内乐团。除了定期在波士顿和坦格伍德演出以外,该乐团的演出足迹还遍布美国和欧洲。乐团也为RCA Victor、 DG、Philips、以及Nonesuch灌录过唱片。

和BSO以及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一同演出、承担合唱团主要工作的是坦格伍德音乐节合唱团。该合唱团由约翰·奥利弗创建于1970年,包括250名志愿歌手。在坦格伍德音乐节合唱团成立之前以及成立之后有的演出中,BSO经常雇用的是美国合唱团指挥家洛娜·库克·德瓦伦麾下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合唱团、穆西卡专业合唱团、哈佛合唱队以及拉德克利夫合唱团。2017年2月,BSO宣布英国指挥家、作曲家詹姆斯·波顿为坦格伍德音乐节合唱团新任指挥和BSO合唱团艺术总监,二项任命均立即生效。

历任指挥家录制的唱片情况

1917年,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新泽西州卡姆登,为胜利留声机公司录制了首套有声唱片,指挥为卡尔·穆克。其中第一盘唱片是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库塞维茨基的指挥下,乐团又为胜利留声机公司录制了首套电子唱片(electrical recordings)。这批电子唱片里包括在交响音乐厅里录制的拉威尔《波罗莱舞曲》。库塞维茨基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是1950年高保真版的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以LP的形式发行。

1954年2月, RCA Victor开始为查尔斯·明希指挥的乐团录制立体声唱片。录制过程一直持续到1962年,即明希任BSO音乐总监的最后一年。在明希的任职期内,皮埃尔·蒙都也指挥BSO为RCA Victor录制了一系列唱片。

莱茵斯多夫,曾为RCA Victor录制过大量唱片。在他任职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七年时间里,继续和该公司合作,所录制的唱片中包括一张颇受好评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到了威廉·斯坦伯格时,乐团转而和DG合作。在移师DG的过程中,RCA Victor也和斯坦伯格录制过一些LP格式的作品,还和法国指挥家乔治斯·普莱特录制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斯坦伯格的助理指挥和副指挥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也为DG录制过一些唱片,有些还以CD的形式再次发行。

由于斯坦伯格的健康原因,DG和捷克著名指挥家拉法埃尔·库贝利克棒下的BSO录制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这是库贝利克和九个不同交响乐团录制贝多芬全套交响曲的一部分)、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以及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也录制了德国指挥家欧根·约胡姆指挥的《莫扎特41交响曲》和《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作为20世纪60年代BSO的客座指挥,小泽征尔指挥乐团和RCA Victor合作,录制过一些唱片。当他为New World Records录制唱片时,小泽征尔依然保持了乐团和DG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小泽征尔的任期内,BSO和数家唱片公司发展了多元化的合作关系,这些唱片公司包括:CBS、EMI、Philips Records、 RCA以及TELARC。

BSO也曾在科林·戴维斯的指挥棒下为Philips录制唱片。伦纳德·伯恩斯坦则指挥乐团同时为Columbia和DG两家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其中包括他1990年8月19日在坦格伍德指挥的最后一场音乐会里的作品节选。BSO也和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为Decca录制唱片;和瑞士指挥家夏尔·迪图瓦、德裔美籍指挥家德烈·普列文合作为DG录制唱片;经伯纳德·海丁克指挥和Phillips 以及Sony Classical唱片公司合作。等等。

BSO有时也为电影配乐。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雷恩》中的音乐就是乐团在交响音乐厅的录音(这两部电影的作曲和指挥均为约翰·威廉姆斯)。

在詹姆斯·莱文的时代,BSO没有和主要唱片公司签订固定的录音合同。莱文指挥BSO和美国女中音歌手洛林·亨特·利伯森共同演绎的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彼得·利伯森《聂鲁达的歌》,曾荣获格莱美最佳唱片大奖。该张唱片以Nonesuch Records品牌发行,Nonesuch Records是莱文任职期内唯一合作的主要唱片品牌。2009年2月19日,BSO宣布以自己创建的品牌——BSO Classics发行一新系列唱片。其中一些录音只能以数字格式进行下载。最初的唱片包括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曲家、钢琴家威廉·博尔科姆《第八交响曲》和《抒情协奏曲》(长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参加了后者的录制)、《马勒第六交响曲》、《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罗埃》则获得了2010年度格莱美最佳管弦乐团大奖。

2015年4月,BSO宣布了和DG新一轮的唱片合作关系,着重点为尼尔森斯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这套系列里的首张唱片是2015年4月音乐会上《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的录音,于2015年8月以CD的形式发行,此张唱片获得当年格莱美最佳管弦乐团大奖。

和流行文化的交融

在1974–1975年美国电视情景喜剧《周旋于朋友和情人间的保罗·桑德》里,几名剧组成员演员扮演波士顿交响乐团里的虚构人员。剧中明星保罗·桑德,扮演低音提琴演奏家罗伯特·特里弗斯;史蒂夫·兰德斯贝格扮演小提琴家弗莱德·梅耶巴赫;克雷格·理查德-尼尔森扮演乐团指挥;梅森·伍德拉夫和迪克·维森扮演乐团经理杰克·赖尔登。在其中的一集里,杰克·吉尔福德扮演的罗伯特父亲本,在乐团售票处谋得一份工作。在该剧的15集里,客串明星扮演了其他音乐家,如:亨利·温克勒饰演大提琴家、利昂·阿斯金演小提琴家、苏珊·内尔则是一名长笛演奏者。

访问中国

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旋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为邓小平的到访举行了盛大的专场文艺晚会,在晚会现场,当众宣布了波士顿交响乐团即将访华的消息。消息一经宣布,肯尼迪艺术中心内掌声雷动,一片欢腾。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在北京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邓小平和宋庆龄都亲自出席了首场演出。这是“文革”结束后人们第一次有机会聆听和观赏了世界级交响乐团的精彩表演。当时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是44岁的小泽征尔。于是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小泽征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5月,时隔35年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再次访问中国,指挥是洛林·马泽尔。

整碟收藏、欣赏

标签: 迪威视讯

发表评论

鑫投网 如有事宜请发送到:1004834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