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内插法,工程经济学线性内插法
新的一年,“匠人匠语”又见面了,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呈现不同的干货内容,专业分享、前沿交流、技术探讨,中怡设计“强技术”的脚步永不停歇!
本期内容: 场地特征周期插值计算。
作者简介PROFILE
李赋通
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主任工程师
全文共计:1777字17图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01
规范条文(问题出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2010
规范允许插值的原因:
根据4.1.6条,场地分类与覆盖层厚度、剪切波速的关系如下图:
根据抗震规范表5.1.4-2,结合上图,可发现位在分界线附近,场地特征周期会发生突变:如vse=100m/s,覆盖层厚度80m和81m,分别属于Ⅲ类和Ⅳ类场地,取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情况考虑,场地特征周期分别为0.55s和0.75s,特征周期差0.2s,显然不合理。
为避免此类产生突变的情况,规范允许在场地类别分界线附近,按插值方法确定特征周期,相当于做了一个连续化处理。如下图,由原来的垂直台阶,变为由斜坡(或曲面)过渡的台阶,就不再有突变问题。
允许插值计算的实际意义:采用合理的更小的特征周期,减小结构计算的地震力,节省造价。
02
插值方法
《抗规》4.1.6条文说明:
1、以场地分区与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关系图为基础。分区边界线附近±15%范围指竖向dov分界线3x(1-15%)、3x(1+15%)、5x(1-15%)、5x(1+15%)、15x(1-15%)、15x(1+15%)、50x(1-15%)、50x(1+15%)、80x(1-15%)、80x(1+15%),水平vse方向分界线150x(1-15%)、150x(1+15%)、250x(1-15%)、250x(1+15%)、500x(1-15%)、500x(1+15%),即图表中粗虚线范围。
2、连续化插值方案(以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为例):
(1)分界线处取值为两侧场地特征周期的均值。如规范图表对于第一组,Ⅱ、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5s,则Ⅱ、Ⅲ类分界线取值(0.35+0.45)/2=0.4s,同理得到Ⅰ、Ⅱ类场地分界线0.3s,Ⅲ、Ⅳ类场地分界线0.55s。
(2)采用等步长和按线性规则改变步长的方案,按0.01s一个等值线的原则分隔坐标区域。区间跨度小的如dov轴0~3,采用等分法,图表第一组范围0.25~0.30s,按0.01s一条等值线分为5格。Dov轴3~15(vse<250) 的区域竖向按0.01s的原则分为10格((0.4-0.3)/0.01=10),采用递增步长的原则划分。第一格为3/5+δ,第二格为3/5+2δ,依次类推,第10格为3/5+10δ,可求得δ=6/55。具体划分方法见下图:
各区域划分后连接纵横等值线得到规范图表。
(3)规范图表对应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的情况。对应设计地震分组二组和三组的情况,以上表格划分可以不变。改变分界线处特征周期值和等值线步长即可。以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为例:Ⅰ、Ⅱ类场地分界线为(0.30+0.40)/2=0.35s,Ⅱ、Ⅲ类分界线取值(0.40+0.55)/2=0.475s,Ⅲ、Ⅳ类场地分界线(0.55+0.75)/2=0.65s。Ⅰ类场地每条等值线对应特征周期(0.35-0.30)/5=0.1s,Ⅱ类场地每条等值线对应特征周期(0.475-0.35)/10=0.0125s,Ⅲ类场地每条等值线对应特征周期(0.65-0.475)/15=0.01167s,Ⅳ类场地每条等值线对应特征周期(0.75-0.65)/10=0.01s。同理可作出对应第三组的图表。
3、规范图表仍存在一些问题
(1)vse=700的分界线来自老规范的Ⅰ0和Ⅰ1分界线,按现行规范应取800
(2)对于Ⅳ类场地dov取值在90~92m中间时,位于80x(1±15%)可插值区间,按规范图表92m处特征周期为0.55+12x0.01s=0.67s,大于第一组Ⅳ类场地特征周期0.65s。
4、考虑实际有应用价值的区域,并考虑以上3(2)问题的修正,简化后图表如下:
03
应用案例
项目名称:力高阳光海岸三期
项目地点:中新天津生态城(原天津滨海旅游区)
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本场地属设计地震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根据b1~b16号孔地基土剪切波速实测资料,本场地埋深20.0m范围内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46.7m/s,本区覆盖层厚度在bs01孔(110m)揭露深度为87m,在bs09孔(100m)揭露深度为88m,均大于8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该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 该场地属IV类场地。
不采用插值计算,则按抗规表5.1.4-2,特征周期取值0.75s
(1)根据以上第二组的表格,作图如下:
得到特征周期取值0.66s。
(2)优化公司来函(见附件),插值后特征周期0.62s,最终采用0.65s。
0.62s的依据:
对应dov=90,vse=150,第一组T=0.53,第二组T=0.53X7/6=0.6183,取0.62
因天津专家不同意,优化公司采用查规范图表,然后乘7/6的方法
针对以上分歧,分析如下:
1、《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自2004年出现试用版,至今未正式实施。
2、《通则》与现行2010版《抗规》不一致。
通则的场地类别划分与现行规范不符。导致优化公司查表区域是三类场地,勘察报告与现行规范一致,场地为四类场地。故0.62s不可取。
3、优化公司采用查表得第一组数值,乘7/6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也是出自《通则》,与《抗规》的插值方法不一致。Ⅲ、Ⅳ类场地分界线已经是0.65s,分界线以下至少取0.66s。7/6的系数与《抗规》方法不符。如第一组Ⅰ、Ⅱ类场地分界线特征周期0.30,第二组Ⅰ、Ⅱ类场地分界线特征周期0.35,二者比值恰好7/6。但Ⅱ、Ⅲ场地分界线第一组为0.40s,第二组为0.475s,二者比值0.475/0.4=1.1875>7/6=1.1667. Ⅲ、Ⅳ类场地分界线第二组/第一组=0.65/0.55=1.1818>7/6。所以采用查规范标高第一组乘7/6得第二组的做法与《抗规》不一致。
结论:对第二组和第三组,应采用查规范表格,用对应该组的分界线的值,加对应该组的等值线差值,得到正确的特征周期。
作者丨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 李赋通
审核丨宋扬
责编丨王珊
— The End —
人品与精品共纯
赢心与盈利同在
标签: 线性内插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